第三章 征戰何曾休 8 公子有義援邯鄲(上)
曆史的風雲變幻,往往讓人暈頭轉向、不明就裏。比如說,秦國的運氣到底是好還是壞?? 秦國的運氣當然好,前有衛鞅入秦變法,奠定強國基礎,後有範雎入秦獻策,開辟一統 大業。其他的諸侯又不是吃幹飯的,如果沒有這個運氣,憑什麼是秦國問鼎天下?? 秦國的運氣也不好,因為對外稍有斬獲,正準備擴大戰果,國內就要掉鏈子。? 公元前 316 年,秦國在中原跟“合縱”這群“連雞”玩得正起勁,後院的巴蜀掐起來了。 秦國隻能出兵平亂,讓中原諸國消停了幾年,獲得喘息。? 公元前 307 年,秦國取得“宜陽大捷”,正要橫掃中原之時,秦武王居然練舉重練掛了。 秦國陷入了王子爭立的混亂之中,所幸有宣太後、魏冉的鐵腕,但也是好幾年才緩過勁來。? 公元前 302 年,與秦國對抗的齊國被徹底孤立,秦國正要組成“連橫”出兵收拾這個“光 122? ?
杆司令”,楚太子卻在鹹陽把秦國的大夫殺死,逃回楚國去了。結果,秦國對楚國大舉用兵, 無意中放了齊國一馬。? 這似乎是一個魔咒,始終縈繞在秦國的上空,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顯靈。? 長平之戰勝利後,白起準備揮師東向,乘勝拿下邯鄲,一舉消滅武功盡廢的趙國。但是, 秦國的魔咒再次顯靈了。? 此時的秦國,後院平穩、君王康健、治安良好,並沒有什麼出事的跡象。那麼,到底是 哪一條鏈子斷了呢?——範雎!? 範雎反對“痛打落水狗”!原因有兩個:? 第一,功勞都讓白起占了,老子以後在秦國還怎麼混?? 司馬遷對範雎的評論是:“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範雎的心胸狹隘,我們從他 向須賈、魏齊複仇的過程上已經略見一斑。? 範雎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但這並非主要原因。? 第二,秦國用力太猛,需要休整。? 一直以來,我們都受到史書過分誇大個人作用的誤導,往往隻關注到範雎主觀上的偶然 因素,而忽視了秦國客觀上的必然因素。? 秦昭王要利用鄭朱製造秦、趙和解的假象,就是要穩住各方諸侯,防止他們聯合起來, 在函穀關開辟第二戰場。這說明,以秦國目前的實力,是很難應對兩條戰線同時開戰的。? 秦軍雖然強大,但絕非輕而易舉就能橫掃中原。秦軍能夠取得長平之戰的巨大勝利,除 了自身實力強於趙國以外,還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裏麵。? 另外,秦軍經過野王、上黨、長平之戰,兵力消耗巨大。雖然坑殺了 40 多萬趙軍,但 秦軍也損失了十幾萬人,處於相當疲憊的狀態,需要進行休整。? 範雎認為,長平之戰,秦國利用鄭朱製造的假象已經被戳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白起 帶著疲憊的秦軍越過太行山脈,孤軍深入到邯鄲,至少會遇到三大麻煩:? ——長平慘敗的仇恨未息,麵臨亡國危險的趙國軍民必然拚死抵抗,秦軍很可能陷入難 以自拔的泥沼。? ——即便沒有趙國的求援,緊鄰趙國的燕國、齊國也不會袖手旁觀,必然出兵圍攻寸步 難行的秦軍。? ——太行山脈山高路險,秦軍的後勤補給沒有優勢,一旦遭到襲擾就會斷絕。? 因此,貿然對趙國都城發動攻擊,即便能夠得手,秦國的軍隊也會拚個精光,還拿什麼 打中原?“遠交近攻”的策略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總之,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 秦昭王采納了範雎的正確意見,接受了韓國、趙國的求和,命令白起回撤。? 白起是一員武將,說得不客氣一點,就是赳赳武夫,隻知道攻城略地、大肆征伐。範雎 的深謀遠慮、“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的觀點,對白起而言全是扯淡。? 接到撤退命令後,白起對秦昭王、範雎極為不滿。在他看來,這麼好的機會不吃進,簡 直就是白癡!? 白起是帶兵打仗的人,性情豪爽、愛憎分明,不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回到鹹陽之後, 白起自恃功高,成天牢騷滿腹,跟秦昭王、範雎的關係搞得很僵。雖然有長平之戰的戰功, 但白起並沒有得到什麼封賞,反而一直被晾在一邊坐冷板凳。? 秦軍正在國內休整,達成求和意向的趙國、韓國出爾反爾,與各國諸侯暗中往來,準備 掀起一次“合縱抗秦”的高潮。? 在這種形勢下,秦昭王與範雎圍繞下一步怎麼走的問題,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秦昭王認為,趙國被打得隻剩下一口氣,秦軍也休整得差不多了,應該果斷出兵,殺向 邯鄲,將趙國一棍子打死,省的他不老實。? 123? ?
範雎則認為,既然趙國已經被打殘,沒必要將他逼到絕境,狗急跳牆對秦國沒有好處。 秦國應該按照“遠交近攻”的既定策略,回到中原主戰場,控製天下的中樞神經。根據以往 的經驗,隻要捏住魏、韓兩國,“合縱”就搞不起來,搞起來也是“連雞”。? 秦昭王並不接受範雎的勸諫,他對時局的判斷比範雎樂觀得多。? 首先,趙國在長平被坑殺了 40 萬,全國的青壯年損失殆盡,已經無兵可用。就算狗急 跳牆,他也得四腿齊全啊?三條腿都沒了,他能蹦多高?? 其次,長平之戰震撼了各方諸侯,誰都沒有想到,整整 40 萬人,幾天之內就從地上消 失了。哪個諸侯不怕死?誰想成為長平第二?借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來邯鄲管閑事!? 秦昭王認為,範雎這是低估秦國的實力、高估趙國的意誌和諸侯的膽量,因此決意派兵 伐趙,誓將邯鄲夷為平地,開除趙國的“諸侯籍”。? 出兵邯鄲,最合適的人選當然是具有多年征戰中原經驗的白起。但是,白起從長平回來 之後,就以“生病”為名做“宅男”,一直在家生悶氣、發牢騷,嘴上痛罵範雎,心裏連秦 昭王一起罵。? 意氣用事是兵家大忌。以這樣的心理狀態,即便白起自告奮勇,秦昭王也要掂量掂量, 更何況白起聽說秦昭王要打邯鄲,根本就不屑。? 不是白起不想立功,而是心中怒氣未消,想站在一旁看秦昭王的笑話。? ——如果打贏了,白起會說:“要是當初不撤兵,早贏了,還用等到現在?”? ——如果打輸了,白起又會說:“看嘛,當初不讓老子去打,這下傻了吧?”? 無論如何,白起的笑話是看定了,秦昭王的主意也打定了。沒有白起,秦軍照樣出兵打 仗!誰做主將呢?秦昭王選擇了時任“五大夫”的王陵。? 秦昭王叮囑王陵:務必在邯鄲打一個漂亮仗,給範雎、白起倆王八蛋看看,別以為秦國 就屬他們倆能!? 公元前 259 年末,王陵率領 20 萬大軍,浩浩蕩蕩向邯鄲殺來。? 秦昭王以為這一次出兵,必然會超乎尋常地順利。但是,天遂人願的前提是順應天時, “逆天”是要付出代價的,範雎當初判斷的三大麻煩正在一一應驗。? 時間是最好的創傷藥,但此時距離長平之戰僅僅一年,趙國軍民還沒有來得及撫平傷痛, 秦軍又卷土重來了。? 臨危受命的老將廉頗披甲上陣,率領趙國的 10 萬殘兵抵禦侵略。由於趙國“壯者盡於 長平”,婦女、老人、兒童紛紛請纓,編入行伍之中。? 長平之戰曾經讓趙國家家出殯、戶戶發喪,秦軍也成為趙國所有人的仇敵。麵對來勢洶 洶的 20 萬大軍,邯鄲軍民同仇敵愾、毫無懼色,每一個人都抱定了與侵略者同歸於盡的決 心!? 此情此景,令人不由得想起二戰之時,一位蘇聯士兵寫的一句話:“我們已經無路可退, 因為身後就是莫斯科!”這個壯烈而催人淚下的場麵,早就出現在了兩千多年前的邯鄲。? ——這就是尊嚴和意誌的力量!? 麵對誓與都城邯鄲共存亡的趙國軍民,王陵率領的秦軍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多次發起 猛烈攻擊,卻始終不能前進一步。一直打到第二年,邯鄲城依然是“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 巋然不動”。? 秦昭王決定死磕到底,迅速增兵十萬支援邯鄲,但依然無濟於事。在邯鄲軍民的頑強抵 抗下,秦軍傷亡 5 萬多人,邯鄲城牆下堆滿了秦軍的屍體。? 秦昭王坐不住了,照這樣打下去,秦軍哪裏還受得了?危急關頭,他想到了白起,不得 不屈尊請白起“出山”,收拾邯鄲殘局。? 白起在一旁看笑話看得正起勁,秦昭王的懇請,正中他的下懷。麵對秦王的“召喚”, 白起昂首挺胸,嘴裏蹦出了鏗鏘而有力的回答:“不幹!”? 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