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統天下平 4 大一統水到渠成(1 / 3)

第四章 一統天下平 4 大一統水到渠成

公元前 230 年,秦軍不費吹灰之力,幹掉了昔日的“盟友”韓國,打響了剿滅六國的第 一槍。? 韓國有足夠的理由成為第一個倒黴蛋,因為它距離秦國最近,在山東六國中又實力最弱。 多年來,韓國也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這兩大劣勢,對秦國采取一味妥協退讓的“綏靖政策”。 無論是借道還是割地,隻要秦國一發話,韓國毫不猶豫地按單照辦。弱小的韓國屈服於秦國 的淫威,甚至還會“助紂為虐”,跟在秦國屁股後麵打趙國,討秦國的歡心。但是,妥協退 讓、一味迎合換不來敵人的憐憫,秦國對地處家門口的韓國,從來沒有停止過蠶食的步伐。? 退一步說,就算秦國放韓國一馬,但是到中原打仗基本上都要從韓國借道,幾十萬軍隊 每年這麼來來去去的,光靠踩也能把韓國的一畝三分地踩得顆粒無收,韓國還怎麼活?? 自從公元前256 年東周天子被秦國鏟翻之後,韓國失去了唯一的屏障,不得不考慮應對 之策。? 平心而論,韓國不是不想抵抗,而是確確實實打不贏,“兒童團”無論如何也幹不過正 規軍。但是,為了避免亡國的噩運,韓桓惠王下定決心,冒死賭一把!? 145? ?

韓桓惠王的賭注不是舉全國之力與秦國拚死一戰,而是押在一個“水利工程師”的身上, 這個人叫鄭國。? 公元前 246 年,鄭國受韓桓惠王的派遣來到秦國,目的隻有一個:慫恿呂不韋挖水溝。 韓桓惠王的邏輯是這樣的:秦國集中力量挖水溝,既勞民又傷財,就沒有精力揍韓國,說不 定還能把秦國拖垮。韓桓惠王很欣賞自己“四兩撥千斤”的智商,美其名曰“疲秦之計”。? 鄭國不負重望,給當時執掌大權的呂不韋提出了一個宏偉的“挖溝計劃”:西引涇水, 東引洛水,興修一個總長度達到三百多裏的灌溉水渠網,扭轉關中平原缺乏水利設施、影響 農業生產的不利局麵。? 在鄭國的忽悠下,呂不韋對這個宏偉的計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在山東各國興修水 利的時候,秦國的關中平原依然是最原始的靠天吃飯。不過,如果就此斷定秦國是不懂科學 的赳赳武夫,未免以偏概全。實際的情況是,秦國滿世界找人 PK,有力氣的都出去打架了, 挖水溝這種事,實在是忙不過來。? 有趣的是,盡管山東六國挖溝引渠忙得不亦樂乎,但戰國時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卻是一 個被貶到蠻荒之地做官的秦國人的傑作。? 這項水利工程竣工於公元前 256 年,它以絕妙的構思、神奇的智慧,一勞永逸地解決了 困擾蜀地若幹年的岷江水患,使巴蜀成為真正的“天府之國”。興修者在工程中“深淘灘、 低作堰”的經驗總結,成為後世興修水利的金科玉律。盡管經曆了幾千年的政權更迭、曆史 變遷,甚至川西地震帶的屢次強震,這項水利工程依然完好無損,時至今日還在發揮著重要 的作用,造福幾千萬百姓,令後世無數“高科技”工程無比汗顏。? ——這就是被譽為“川西第一奇功”、時任蜀郡太守的李冰主持興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成功,讓呂不韋親眼看到了水利對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對鄭國的計劃表 示完全讚成。在鄭國的親自指揮下,關中平原的水利工程開工建設。? 此後幾年,秦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對外的征伐確實明顯減少。但嬴政親 政後,開始對呂不韋的政策進行清算,其中就包括了鄭國宏偉的“挖溝計劃”。? 通過縝密偵查,鄭國的間諜身份被發現,在嬴政的親自審問下,鄭國說了一句著名的話: “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國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話說得很坦 誠,確實也打動了嬴政,工程繼續進行。? 公元前 236 年,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戰,鄭國的“挖溝計劃”終於大功告成。此時,韓桓 惠王已經帶著對自己智商的膜拜離開了人世,但繼位僅三年的韓王安悲劇了。他發現自己親 爹發明的“疲秦之計”,實際上是給秦國幫了大忙。根據史書記載,鄭國主持修造的水渠網 完成後,關中平原上萬頃的農田成為一片沃野,抵禦天災的能力大為增強,達到了“無凶年” 的地步。借助關中農業生產的繁榮,已經掌握“天府之國”的秦國更加富強,為統一六國奠 定了雄厚的財政基礎。? 為了紀念鄭國的絕世之功,嬴政將這個水渠網定名為鄭國渠。為了對韓國輸送鄭國這個 傑出人才表示感謝,嬴政決定讓韓國臣民優先享受秦國的國民待遇,所以第一個就滅了韓國。? 公元前 229 年,嬴政打響了滅六國的第二槍,目標自然是遭受戰禍與天災重創的趙國。? 乘人之危的嬴政一心要拿下這個“最牛釘子戶”,專門派出大將王翦親自出馬,率秦軍 主力經井陘進逼趙國腹地,楊端和則率中原的秦軍從南部北上,幾十萬秦軍再次對邯鄲形成 南北夾擊之勢。“最牛釘子戶”的“大釘子”——悍將李牧臨危受命,與司馬尚一起率殘存 的趙軍抵抗侵略。? 經曆地震和饑荒之後,趙國的國力極度衰弱,但有悍將李牧的存在,秦軍的行動並不會 十分順利,趙國不排除重演三年前抗秦勝利的可能。? 嬴政為了徹底鏟除這個“最牛釘子戶”,可以說是下了血本、誌在必得。王翦率領幾十 萬秦軍在正麵作戰的同時,嬴政還開辟了另一條戰線——反間!? 146? ?

嬴政向趙國都城邯鄲派出了大量的間諜,一麵在社會上大造李牧通敵的輿論,一麵用重 金賄賂趙國的奸臣郭開。貪財的郭開當年給廉頗使壞,如今依然死性不改,不斷在趙幽繆王 麵前詆毀李牧、司馬尚,說他們擁兵自重,意欲投靠秦國。? 曆史雄辯地證明,人禍往往勝過天災。受奸臣和社會輿論的蠱惑,昏聵的趙幽繆王沒有 認真調查,便輕率地做出了撤換李牧、司馬尚的決定。李牧征戰多年,也是個脖子硬的,以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拒絕執行趙王的換人命令。? 李牧以國家社稷為重,違抗中央命令,本質上等同於“兵變”,反而讓趙王更加堅定了 對李牧的懷疑,隨即派人布下圈套,誘捕李牧並立即殺掉,副將司馬尚則被就地免職。? 趙幽繆王派王室宗親趙蔥、從齊國投奔而來的顏聚接替李牧、司馬尚的職務。臨陣換將 本已犯了兵家大忌,更何況這兩個人根本就不是秦軍的對手。趙軍勉強堅持了三個月後,被 王翦率幾十萬秦軍一舉殲滅,趙軍主將趙蔥戰死、副將顏聚臨陣脫逃,實際上已完全喪失了 抵抗的力量和意誌。邯鄲以北的東陽(今河北省邢台附近)陷落,趙國都城已經無險可守, 完全暴露在秦軍的正麵。? 公元前 228 年,王翦率軍乘勝南下,輕而易舉地攻占了趙國都城邯鄲,活捉趙幽繆王和 顏聚,趙國自此滅亡。趙公子嘉率殘餘力量逃竄到北部的代地,自立為代王,背靠燕國建立 “流亡政府”。? 雖然保存了一個火種,但經曆頻繁的天災人禍,趙國的實力已經消耗殆盡。“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不過是虛妄的空想,此時的公子嘉隻能偏安一隅,勉強苟延殘喘。? 趙國被滅之後,一直以趙國作為屏障的燕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燕國雖然位列“戰 國七雄”,但就實力而言,充其量能與韓國打個平手,要不是以前有中山擋著,後來有趙國 擋著,燕國早就被滅 N 次了。? 弱國自救,往往喜歡出“奇計”。燕國的太子丹曾經在秦國做人質,見識過這個“虎狼 之國”的殘暴,眼看形勢危急,也隻能賭一把了。當年韓國的“疲秦之計”搞成了一個大烏 龍,不僅沒有讓秦國疲憊,反而使它更加身強體壯。太子丹決定另辟蹊徑,將賭注押到了一 個刺客身上。太子丹選中的刺客,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荊軻。? 荊軻本是衛國人,秦國滅掉衛國後,荊軻流亡到了燕國,對秦國有滅國之仇。接到太子 丹的邀請,荊軻本人倒是很願意為燕國效力,但問題在於,嬴政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人都 見不到,怎麼暗殺?於是荊軻出了一個主意,這跟前麵提到的一個人有關。? 這個人就是率秦軍攻打趙國、在肥下被李牧打敗後,畏罪逃亡到燕國的秦國將軍桓齮。 桓齮潛逃後,嬴政殺掉了他在秦國的妻兒老小,並發出懸賞通告,千金買他的人頭。? 躲在燕國的桓齮更名為樊於期,得到了太子丹的庇護。為了救燕國於危亡,荊軻提議用 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作為見麵禮,在謁見嬴政的過程中伺機暗殺。? 在荊軻的勸導下,“深明大義”的樊於期願意獻出自己的人頭,交給荊軻入秦搞暗殺, 以報嬴政殺自己全家老小的血海深仇!? 荊軻將樊於期的人頭裝在盒子裏,帶著藏有匕首的地圖,與同伴秦舞陽一起,匆忙上路 了。燕太子丹穿著素服,將他們一直送到易水河邊。?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荊軻、秦舞陽來到秦國,通過蒙嘉謁見了嬴政。在鹹陽宮,嬴政興高采烈,熱情接見送 人頭、送地圖的燕國使者,荊軻誌在必得、巋然不動,準備在進獻地圖時抽出匕首刺殺。? 千鈞一發之際,秦舞陽掉了鏈子。? 根據史書的記載,這個秦舞陽 12 歲就開始殺人,沒有人敢惹他。正因如此,荊軻才讓 他跟著自己去秦國幹大事。但事實證明,這個秦舞陽是上不了台麵的“窩裏橫”,從走上朝 堂的那一刻,他的雙腿就不聽使喚地戰抖,臉色也變得慘白。? 群臣看到秦舞陽這副模樣都很奇怪,搞不清楚捧著地圖的這個人,到底是來謁見,還是 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