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拾趣題目答案 第5章 數學要學透,複習妙招湊(1 / 1)

數學拾趣題目答案 第5章 數學要學透,複習妙招湊

第93頁數學拾趣 此詩題出自清朝人徐子雲的《算法大成》,儼然有趣,令人耳目一新。可設盛飯用碗x個,盛羹用碗y個,則x+y=3643x=4y

解得: x=208 y=156

因此,寺內有僧3x=3×208=624(人)。

第96頁數學拾趣 假如四次的名次分別為:

A、B、C、D

B、C、D、A

C、D、A、B

D、A、B、C

由此可見,1、3、4次A比B快,在1、2、4次B比C快,在1、2、3次C比D快,而在2、3、4次D比A快。

第99頁數學拾趣 設湖水在這裏深x尺,依題意列方程:

(x+0.5)2=x2+22

解得:x=3.75

著名的“蓮花問題”是印度古代數學家拜斯卡拉用詩歌形式寫成的,與中國《九章算術》中“池中之葭”十分相似,“今有池方一丈,葭(蘆葦)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適與岸齊。問水深、葭長各幾何?”

第101頁數學拾趣 這是不公平的,公平來分每個人應該吃6個蘋果,甲不過是吃了乙的一個蘋果,所以甲應該給乙2元錢。

第103頁數學拾趣 D

第105頁數學拾趣 先把瓶子口朝上量出裏麵藥水的容積設為V1,再把瓶子倒過來,此時瓶子裏藥水的容積仍為V1,而上部的容積可以從刻度上看出來,設為V2,則瓶子的容積等於V1+V2。

第108頁數學拾趣 當我們在做題時,發現兩個以上的數相加,並且它們很相近,就可以找中間的一個數為基數,然後加上或減去每個加數與基準的差,從而求出它們的和。

在這道題中,我們可以選2000作為基數,其他的數分別比2000少3、少2、少1和多1,所以這五個數的和就是2000×5-3-2-1+1=9995

第6章 優化思維能力,提高數學

第111頁數學拾趣 五分之二。如果不加思考,很容易得出二分之一的結論,但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這裏的關鍵是住一樓的人不需要爬樓梯。如果你想上三樓,需要爬兩層台階,而絕不是三層,想上六樓,要爬五層台階而不是六層。

第113頁數學拾趣 這把箭是100支。

第115頁數學拾趣 其實上船的就是6個人,船家當然不會阻攔。孩子的概念是相對的,這是祖孫三代。

第117頁數學拾趣 張師傅在家把掛鍾上好弦,臨走時看一下時間,設為t1。到李師傅家後立即先看一下時間,設為t2,走時再看一下時間,設為t3,這樣可以知道張師傅在李師傅家待的時間為t3-t2,到家後立即看一下時間,設為t4,可以求出在路上的時間為(t4-t1)-(t3-t2)=t。因此可求出當前時間Time =+t3。

第120頁數學拾趣 第一名:丁;第二名:乙;第三名:甲;第四名:戊;第五名:丙。

第122頁數學拾趣 如果以為一天隻爬1米,需要到27號才能爬到井上,那就是犯了想當然的錯誤。1號這天,青蛙隻爬1米,那麼2號就是從1米開始爬的,依次後推,可以想到,25號是從24米開始爬的。因為白天可以爬3米,到晚上就爬到井上了,不會再“下滑”。

第124頁數學拾趣 A,B,C,F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