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識火花要點燃 v三招讓你體驗求知的歡樂(1 / 1)

第一章 知識火花要點燃 v三招讓你體驗求知的歡樂

興趣是知識的摯友,是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興趣是快樂學習的重要環節。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運用多種形式的學習方法來引發自己的興趣,誘發自己的積極思維活動。

1.抓住自己的好奇心

你可以通過認真閱讀教科書,找到一些知識相互聯係的地方,把這些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知識點以巧妙的形式展現在自己的麵前,這樣,你就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大家在學習“時、分的認識”時,就可以兩人一組進行猜謎的小遊戲:“小小圓形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跑的路程有長短,最後時間一個樣。”生動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形象地揭示了鍾麵的特點和時、分、秒間的關係,從而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2.多組織一些小遊戲

由於現在特殊的年齡階段,具有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所以我們可以組織一些數學遊戲、競賽搶答活動等,讓大家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比如拿學習“時、分的認識”舉例子,同學們就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假如一分鍾時間)比賽做練習、寫字、背詩詞,在活躍的氛圍中,既體驗了一分鍾時間的長短,又感受到了時間的珍貴,更體驗到了求知的快樂。

3.利用工具和常見的實物輔助學習

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或者實物來進行學習,引導自己的眼、口、手、腦並用。這些工具會使你對學習更加感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因而能夠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真正的快樂莫過於希望的實現和努力的成功。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讓自己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體驗學習中艱辛勞苦的一麵,而且更重要的是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因此,我們要運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經驗,創造條件,創設情境,調動自己的情感,啟發我們的思維,引導和鼓勵自己用手和腦,通過努力,運用已有的知識去不斷地探索、尋求新的知識。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積極思考,培養和鍛煉自己的智力和潛能並使之從中感受到創造的快樂,是非常重要的。你的思維活動應貫穿於整個學習活動中:“聽”時思考能加深記憶和理解,“讀”時思考能發現問題、追根究源,“寫”時思考能使問題處理得更加簡潔和周全。

我們隻有不斷地思考,才能將知識進行比較、歸納、綜合,最終獲得係統化的知識,這才是學習的最大收獲。一旦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品嚐到甘甜的學習成果,便會獲得心理上極大的滿足,整個身心都會沉浸在歡樂和喜悅之中,就能深切地體悟求知的快樂。

【開心一刻】 一座古廟裏麵住著三個和尚:一老兩小。

一天,三個和尚坐著念經。按佛門規矩:念經要閉目,隻許默念經文,不許說話,以示虔誠。有個和尚實在悶得不行了,便偷偷睜開眼睛。

這時突然天陰了,他不由自主地說:“噢,要下雨了。”另一個小和尚推他一把說:“不許說話。”這時,老和尚哈哈大笑,很得意地說:“還是你們的道行淺啊,你看我,我就沒有說話。”

○邊看邊學○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盛唐詩人。曆史上關於李白的出生地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李白生於四川,因為神功初年,也就是公元697年,李家已遷到蜀地,於是就認為李白是公元701年出生在四川。

而另一說是李白生於碎葉鎮,唐中宗神龍初年(公元705年)李白五歲的時候回到了廣漢,在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定居下來。

李白從小就喜歡讀書,他自稱“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歲觀奇書,作賦淩相如”,“頗嚐覽千載,觀百家,至於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