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調節好心理——考試前的首要任務 消除考前焦慮情緒,少不了四個絕招
調查顯示,在中小學生中,總有一部分人臨近考試的時候會出現焦慮情緒,這就是“考前焦慮”。這種情況的產生通常是由多個方麵的因素造成的,主要與學校和家庭因素以及同學們自己的個性、認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關。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一方麵,他們正處於自我意識的成長階段,他們很看重自己的學習成績及師長和同學對自己學習狀況的看法,如發現自己的學習狀態或最近的考試成績與自己預想的相差較大時,一些心理素質較差、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就很容易受到刺激:他們認為自己考不好,父母和老師都會對他失望,同學們會看不起他,自己會在班上很沒麵子,因此就會害怕考試,害怕失敗,從而就會在心理上對學習產生一種排斥感。而有一些學生由於平時學習不是很好,對即將來臨的考試沒有把握,因為明白自己平時的學習情況,因此在考試之前就能想到自己肯定考不好,他們不知如何去麵對這些預期的不好結果,於是就很容易出現焦慮情緒。
另一方麵,中小學生的焦慮也來源於自己的父母。部分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可能過高且過於急切,比如有的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諸如“考試考不好別人就會笑話你”、“你現在考不好將來就上不了好的高中,那也就上不了好大學”之類的話,父母的這種做法就等於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讓原本心理壓力就很大的孩子承受更大的壓力,導致其情緒受到極度壓抑,稍不如意就可能出現情緒的大爆發。
焦慮情緒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同學認為焦慮情緒直接影響考試成績的好壞。因此,很多人會想盡辦法來消除焦慮情緒,並認為隻要能夠消除焦慮情緒就能夠專心地學習和考試,這種觀點錯誤地把考試成績和焦慮情緒聯係在一起,因為焦慮是人們不可能完全消除的,當考試再次來臨時,焦慮情緒一旦再次出現,就會增加恐懼的程度,致使考試時不能正常地發揮。
為了消除焦慮情緒,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麵對焦慮要勇於接受
在考試前產生焦慮情緒是很正常的,如果一點緊張感都沒有就有些不正常了。我們要盡量去接受這種焦慮情緒,該做什麼事情還繼續做什麼事情,不需要停下來對焦慮情緒的產生進行反思。要帶著焦慮情緒去展開複習,不要刻意地去體驗和誇大這種情緒。要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觀點,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複習中去。
(2)焦慮不宜過度誇大
我們應該對焦慮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適當的焦慮對學習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適度的焦慮可以使你對時間的寶貴有清楚的認識,督促你抓緊時間進行複習,並可以促進注意力的集中和確保精力的旺盛。大多數的情況下,考試發揮失常是由於複習時有所偏差和不足,是由於學習技能和考試技能存有缺陷,是由於對知識點理解不夠透徹,掌握不夠牢固和複習過程存在漏洞造成的,和焦慮情緒沒有直接關係。因此,同學們要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複習中去,製定一套係統、客觀的學習計劃,努力克服知識和技能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