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教育班——態度決定成功 第一課、真君子還是蛋白質?
思想本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老師講義:
學習然後不斷複習,你難道不高興嗎——廢話!看看那些被形形色色的考試所折磨得不成人形的莘莘學子們就知道,苦還來不及呢,即便有樂,也是苦中作樂而已。
有朋友從遠方來探望你,你不高興嗎——這得分情況,如果家中富足手頭寬裕且朋友前來並無借錢之意,自然高興;若朋友是為了借錢才來探望,你八成高興不起來;還有一種情況,即便朋友僅僅是為了敘舊前來探望,可你恰巧此刻囊中羞澀,連解決自己的溫飽都成問題,故友重逢的高興似乎也得大打折扣。天生愛麵子的男士尤其如此。
人家不了解你,你卻絲毫不以為意,每天依舊樂得屁顛屁顛,這難道不是君子嗎——當然,這也得分兩種情況:其一,大智若愚。完全不會為了別人的看法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這是真君子。其二,根本不知道別人對自己有什麼看法,也就是所謂的蛋白質。不過,這兩者之間並無絕對界限。因為所謂的蠢才,往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才。
諸位別看我常被人追捧為聖人,可是作為一名為人師表的真正君子,本人是從不耍大牌的。最好的證明就是本人麵對攝像機鏡頭從不帶墨鏡,始終一臉微笑地麵對大家。雖然我也知道自己已經近乎完美了,卻從來不向別人炫耀。為什麼?謙虛和低調是美德嘛!也正因如此,夫子我才能常常對自己過去的言行進行反省和修正。所以,不要因為我很偉大(雖然這是事實),就把我的話當成聖旨一樣推崇。正確的態度應當是批判地吸收,根據現實情況取其精華,正所謂與時俱進,這樣才是成功之道。這一點還得希望各位多向我學習啊!
說到這裏,不得不給自己澄清一下,很多人覺得我老孔喜歡板著臉說大道理,大有一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架勢,顯得特迂腐。這完全是個天大的誤會!其實本人還是很注重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的,課堂上也十分互動,即便是講道理,也是娓娓道來,有理有據,要不怎能連續2500次憑上“年度最佳教授”的稱號?隻怪弟子們太懶,課堂筆記太精煉,完全沒把夫子我超級發達的幽默細胞給展現出來。所以他們編得《論語》實在有失水準,連本人自己都懶得看,怎能發揚光大呢!所以,權衡再三,一向低調的我決定親自操刀授業,把老孔我的思想精華傳授給諸位。同學們盡管放心,聽我講課,絕對不會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
OK,閑話等下課後大家到院子裏一邊曬曬溫暖和煦的太陽,一邊品品香茗、吃吃燒烤慢慢聊。上課時間,還是抓緊進入我們的正題——人生的基礎態度。
為了加深諸位對於基礎態度的理解,我先講一個故事:
話說某個月黑風高,電閃雷鳴,傾盆大雨連綿不絕的夜晚,老和尚帶著徒弟小和尚偷偷地溜出了寺廟,朝山下奔去。
小和尚不解,問老和尚:“師傅,我們為何要選擇這樣一個時間下山?弄得跟做賊似的。而且正在下雨,山路泥濘,多不爽!”
大和尚深情地望著徒弟曰:“你難道不知道選擇艱苦的道路就是一種修煉嗎?我選擇這種時候帶你下山,就是為了讓你早日修得正果啊!你應該明白為師的這番苦心!”
“可我當初進入佛門的時候報考的專業是廚師而不是苦行僧啊?”
大和尚不再說話,隻是一聲不吭地往前走著。他哪裏敢說自己是因欠了高利貸而跑路。要是被充滿正義感的小和尚知道,估計早就把自己綁起來送去警局了。
二人走了約莫半個時辰,隻見前方出現一條寬約十餘米的小河,河邊站著一位妙齡少女,似乎想要過河。
大和尚忙走了上去問那女子,“敢問姑娘,是否想要過河?若你不介意的話,我可以背你過河。”
那女子猶豫了一下,點頭答應了下來。和尚順利把女子背過去之後又返回了小河這邊,若無其事地帶著徒弟繼續往前走。
從那一刻之後,小和尚一路上似乎都在想問什麼問題,可始終欲言又止。天漸漸亮了,兩人也實在走不動了,於是便找了個洗浴中心坐了下來,一邊泡腳一邊休息。
“你是不是一直想問我,為什麼昨天會背那名女子過河呢?這說明你的心還會介意別人的看法。還會覺得男女授受不親,更何況是不能近女色的和尚背女子過河有失體統。”大和尚早就發覺徒弟有心事,見他遲遲不願開口,便替他說道,“所以當把那女子背過了河,我就把她放下了,而你,卻在背了她一整晚。不要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做自己的事,這樣你才能避免患得患失的心情,安心地做好每一件事……”
“不……不是的。”徒弟小心翼翼地說,“我並沒有因為這事感到有任何不妥。而是覺得,三更半夜,在深山老林裏一個妙齡少女要過河,好詭異噢!沒想到您居然敢背她,這需要多麼非凡的勇氣!我是想采訪一下師傅當時的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