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教育班——態度決定成功 第二課、信仰第一論(1 / 2)

啟蒙教育班——態度決定成功 第二課、信仰第一論

思想本源: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孔老師講義:

子貢知道老師素來提倡不懂就問。為了討好夫子,他每天都花費八到十個小時琢磨道底問什麼問題才能讓老師覺得自己有水平。某日,經過了艱難的思索,阿貢終於想到了一個頗具學術研討價值的高深問題,於是便樂顛顛地跑到孔老師麵前問道:“什麼是治國的要素?”

“足夠的麵包、足夠的高科技軍隊還有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旭日暖陽之下,孔子正坐在院子裏打盹,這小子偏偏這時候擾人美夢,夫子不快,頭也不抬地說道。

子貢滿意為老師會給自己送來好學上進,屬於家之孝子、國之棟梁、世界大同之希望一類的溢美之詞。見老孔如此冷漠,頗有不甘。於是厚著臉皮又問道:“這三個當中非要去掉一個,該去哪個?”夫子不耐煩了,隨口說道:“沒糧食人都餓死了,那就把部隊去掉。”

還是沒得到表揚,子貢依舊不死心,接著問道:“剩下兩個要素當中非去掉一個,該去哪個?”

“哇靠!這小子誠心來找碴的!肯定是怨恨我沒讓他當上學生幹部。”夫子很想撿起鞋把這廝給打出去,不過怕被傳出去影響不好,隻得狠狠地瞪著子貢,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那就別吃飯了。反正撐死餓死都是死,要是人民對政府不信任了,國家就沒了。”本來子貢還想問,不過看到夫子手中緩緩舉起的菜刀,隻好灰溜溜地退了下去。

上麵的解釋是誰做的?拖出去砍了!這擺明在詆毀我老孔的儒師形象嘛!我對待學生一貫都如春風化雨般溫柔謙和,怎麼會有舉起菜刀恐嚇的行為呢?當時明明舉的是西瓜刀嘛!

雖然釋義內容有些不夠寫實,不過這件事倒是讓我想起了成功的又一基礎認知——做人要有信仰。這話也曾跟弟子們提起過,不過子貢對此感到不解(怎麼又是子貢),覺得我當時的言論中並沒有涉及到任何關於信仰的內容。

要不怎麼說子貢這孩子缺乏想象力呢。我說的多麼明白:治國要素的第一位便是民眾對政府的信任。這不正是信仰的一種表現嗎?

我很理解諸位眼神中所傳遞出的不惑。由於宗教的大行其道,讓信仰被蒙上了玄妙的色彩。其實,對神明的崇拜也可以理解為信仰的一種。而兩千多年前當我剛剛創辦儒學時,把信仰也局限在了對天地人的崇拜之上。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老孔我的思想也在逐步完善,現在我要讓你們看到的,是剝離了諸多表象之後的信仰——對某種事情的絕對信任。

不論你信仰得是什麼,隻要我們還活著,就必須要有信仰。

現在的問題在於,我們得明白,信仰有什麼作用。如果是多餘的、毫無意義的事情,自然沒有必要去做。

話說井底有一群激情澎湃、鬥誌昂揚的小青蛙。他們每天看著井上的天空,覺得世界就是巴掌這麼的一片。後來,青蛙們開始學會了上網,這才意識到了世界原來如此豐富多彩。不過,青蛙們覺得這樣的生活蠻好,仍舊沒有想出去的願望。直道他們通過網路聊天認識了一些美眉,才有了爬出水井去約會的念頭。

遺憾的是,當青蛙們提出跟美眉約會的時候,卻幾乎全部遭到了拒絕。理由很簡單,美眉喜歡的是帥哥而不是青蛙。於是,青蛙們便大多放棄了出井的念頭。隻有一個最小的青蛙例外,它的網友並沒有拒絕同它見麵。小青蛙很興奮,於是拚了命的往上爬。

Q:井深十米,小青蛙白天爬三米,晚上下滑一米,請問幾天能夠爬出水井?

A:永遠不能爬出去。因為爬了兩天之後,小青蛙感到厭倦了,於是放棄。

如果在平時,標準答案便是如此。不過我們的小青蛙這次可不同,為了見到自己的女友,它每天都要大喊一百遍女友可愛動聽而且非常響亮的網名:“恐龍、恐龍、恐龍……”。

小青蛙越喊越有勁,一年之後,終於爬出了水井,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恐龍”小姐。

不過,小青蛙的春天並沒有持續太久,見到“恐龍”小姐之後的第二秒,它便義無反顧地跳回了井中,發誓再找網友的時候必須通過視頻審查。

對小青蛙的遭遇,夫子我表示深切的同情與哀悼。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小青蛙能夠爬出水井,也未嚐不是一種成功。它的這種成功,很顯然來自於它對於愛情的信仰:堅信自己能夠找到一個漂亮的“恐龍”。不論結果如何,因為對於這一願望的執著,它成為了史料記載中第一個爬出水井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