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禍從口出,福從口入:說話必須要注意的禁忌和誤區 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爭論的結果,十之八九會使雙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絕對正確。你贏不了爭論。要是輸了,當然你就輸了;如果贏了,還是輸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避免爭論。
——戴爾·卡耐基
為了追求真理,交流時發生爭論是在所難免的,然而,倘若僅僅是為了爭論而爭論,卻是不必要的和得不償失的,是對雙方的絕大浪費,包括時間和精力,甚至會使你失去朋友。
19世紀時,美國有一位青年軍官因為個性好強,總愛與人爭辯,所以經常和同僚發生激烈爭執,林肯總統因此處分了這位軍官,並說了一段深具哲理的話。
“凡能成功之人,必不偏執於個人成見,更無法承受其後果;這包括了個性的缺憾與自製力的缺乏。與其為爭路而被狗咬,毋寧讓路於狗。因為即使把狗殺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傷口。”
有一次小望參加朋友的婚禮時,席間有一位年輕人在說明新郎與新娘的關係時,用了“青梅竹馬”這個成語。但他為了誇耀自己的博學,還念出了這首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不過,這位年輕人卻搞錯了,他所念的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所寫的《長幹行》,而他卻誤以為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所寫的詩,可能因為這首詩蘊含的感情深厚,害得他誤以為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
也怪小望年輕氣盛,又認為中國文學是他的特長。為了誇耀這點,小望毫不客氣地當著眾人的麵,糾正那人的錯誤;可是不說還好,這樣一說,那人反倒更加堅持自己的意見了。
就在小望和那位年輕人爭論不休時,恰巧小望看見他的大學老師坐在隔桌,小望的這位老師是專攻唐代文學的博士,於是小望和那年輕人去見他的老師,並請他當裁判。小望和那位年輕人都把各自的論點說完,老師卻隻是靜靜地聽著。然後在蓋著桌布的桌下,用腳輕踢了小望一下,態度莊重地說:“你錯了,那位先生說的才對。”
當天晚上小望回到家裏越想越氣,這時,小望的老師打來了電話,並對他說:“你今天說的那首詩是李白的《長幹行》,一點也沒錯。”這時小望納悶了,老師接著說:“你說的一切都對,但我們都是客人,何必在那種場合給人難堪?他並未征求你意見,隻是發表自己的看法,對錯根本與你無關,你與他爭辯有何益處呢?在社會上工作別忘記這點,永遠不和人做無謂的爭論。”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指出:普天之下,隻有一個辦法可以從爭論中獲得好處——那就是避免它。十有九次,爭論的結果總使爭執的雙方更堅信自己絕對正確。不必要的爭論,不僅會使你喪失朋友,還會浪費你大量的時間。
1. 找出共同點
有的爭論,到最後雙方發現其實彼此的觀點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完全沒有必要去為此而爭執不休。因此,在最開始就去尋找雙方的共同點,既能保持雙方的良好關係,又有利於找到靈活解決的方法。
2. 歡迎不同的意見
人的思維不可能是絕對的完整和全麵的,總有一個客觀或主觀的原因讓你有所忽略,那麼,有人給你提出來可謂是一件好事,提醒你注意,使你下次避免犯下更大的錯誤,你真的應該衷心地對他說“謝謝”。不同的意見絕對不是引起爭論的好理由。
3. 答應考慮對方的觀點
有時,不妨答應考慮對方的觀點。因為對方提出的觀點極有可能存在正確的一點,如果暫時不能做出判斷,那麼就應該答應再花時間多考慮他的觀點,防止自己犯錯,也讓他人覺得受到尊重,爭論就不可能發生了。
4. 不要急於為自己辯護
人最基本的生理反應,就是自衛。當一遇到對抗或者是攻擊的時候,直覺就會讓你首先要去自衛,要為自己找理由去辯護,這就是爭論的開端了。因此,應該先冷靜地聽完對方所有的觀點,客觀地分析和思考,說不定就真的能從中獲得極大的益處。不要急於作出第一反應,這時冷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