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塑造完美社交形象,努力為社交減壓 用誠懇和熱情感染別人(1 / 1)

第一章 塑造完美社交形象,努力為社交減壓 用誠懇和熱情感染別人

隻要是真實可信的談話內容,加上熱心誠懇的談話方式,人際交往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正如諺語所說:“有了巧舌加誠意,就能夠用一根頭發牽動一頭大象。”

隻要是真實可信的談話內容,加上熱心誠懇的談話方式,人際交往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正如諺語所說:“有了巧舌加誠意,就能夠用一根頭發牽動一頭大象。”

溝通要成功,第一個策略,就是要讓人家感覺到你的熱心和誠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果自己本身都意未明、情未動,言不由衷,怎麼去表情達意呢?如果說誠意所要求的著眼點是內容,那麼熱心所要求的重點就是在語言的表達上。“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隻有深切的熱誠才能喚起別人的熱誠。說話要有感而發,主要應該在於曉之以理的同時動之以情。

熱誠的具體表現是多方麵的,其中之一就是對他人的尊重和說話時的禮貌。人與人相處,除了道德和倫理上的意義之外,還有其特殊的含義,而且這種含義直接關係到自己或公司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和聲譽,與公共關係目標的實現緊密相關,因此,如你身為公關或服務人員,就必須更注重誠意的表達以及是否尊重對方。

特別在公關策略中,公關人員服務的對象是“任一不特定的大眾”,從理論上說,大眾就是任何需要我們提供服務的人,所以,出現在公關人員麵前的不管是群體還是個人,隻要是他的顧客,就應該對他們講信用,用真心為大眾解決問題。

人際溝通上的“誠意”,不僅在商場上能產生奇效,在政治領域中也同樣有效。

1952年,艾森豪威爾競選美國總統,年輕的參議員尼克鬆是他的副總統搭檔。

正當尼克鬆為競選四處奔波時,《紐約時報》突然報道尼克鬆在競選中秘密受賄的醜聞,消息不脛而走,給共和黨的競選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為擺脫困境,共和黨花了數萬美元讓尼克鬆利用媒體向全國選民作半個小時的公開聲明。

很顯然,能否澄清事實取得選民認同,此舉是關鍵。當時,全美國有64家電視台、700多家電台把鏡頭、麥克風對準了尼克鬆。

而尼克鬆萬萬沒有料到,當他走進全國廣播公司的錄音室之前,他被告知,助選的高級顧問已決定要他在廣播結束後提出辭呈。

這意味著共和黨和艾森豪威爾,已經在最關鍵的時刻拋棄了他。

於是,尼克鬆隻好采取了一個在政治史上少見的行動:他把自己的財務狀況全部公之於選民,先公布了他的財產,再公布他的負債情形。

就這樣,尼克鬆爭取到了選民的同情,接著他就詳細地說明自己的經濟狀況,連同怎樣花掉每分錢都如實地告訴大眾,這幾乎是每天發生在大家身邊的事,聽來那麼熟悉、那麼真切可信。

最後他滿懷感恩地說:“我還應該說的是,我太太帕特沒有貂皮大衣……還有一件事,也應該告訴你們,獲得提名之後,我們確實收到一件禮物。德克薩斯州有一個人在收音機中聽到帕特提到我們兩個孩子很想要一隻小狗,就在我們這次出發作競選旅行的第一天,通過巴爾的摩市的聯邦車站送來一隻西班牙長耳小狗,帶有黑白兩色的斑點,我6歲的小女兒西婭給它取名叫切克爾斯,她非常喜歡那隻小狗。現在我隻要說明這一點,不管別人說什麼,我們都要把它留下來。”

就這樣,連尼克鬆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的演講獲得了巨大的反響。當他走出錄音室時,到處是歡呼聲,無數人打來了電話、電報或寄來信件,幾乎每個著名的共和黨人都發給尼克鬆讚揚的函電,從郵局彙來的小額捐款就達6萬美元。

就這樣,事實澄清之後,尼克鬆反而贏得了大批同情的選票。

後來,人們評論尼克鬆這次演講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他的演說具有兩大特點:一是“真誠”,二是“淳樸”。

當時,處於絕望邊緣的尼克鬆,竟然不考慮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份,而是以一個普通人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麵前,與大家話家常,而他講述的生活細節富有人情味,所以才能打動聽眾的心,獲得他們的信任。

尼克鬆的獲勝,可以說是“誠意策略”最成功的例子。

古今中外有無數被傳為美談的溝通趣事,從各個層麵來看,誠實的語言不僅能帶來成功,甚至帶來神話般的奇跡;反之,如果一個人不遵循在語言上“誠能感人”的原則,就會失信於眾,輕則影響個人的形象和聲譽,重則危及組織的前途和生存。

因此,一切有遠見卓識的人,都必須把“誠”視為處世成功的基礎,別再耍一些弄虛作假的手段,雖然顧客或大眾中,有些人比較好騙,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傻瓜,投機取巧和巧言令色的麵具總有一天會被揭穿,虛情假意是永遠逃不過人們的眼睛的,因而也是永遠說服不了大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