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善借力才能辦成事 3.巧借他人之力,行自己之意
成功金言:
成功不一定要去硬拚,巧借他人之力,行自己之意,隻要“借”的恰當,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成就偉業。
《兵經百字·借字》雲:“己所難措,假手於人,不必親行,坐享其利;甚至以敵借敵,借敵之借,使敵不知而終為借,使敵既知而不得不為我借,則借法巧也。”借他人之勢為自己圖謀取利,是一個人飛黃騰達的重要手腕。
借他人之勢為自己圖謀,是成大事的一個重要手腕。個人的智慧與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戰勝對手,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依靠他人之勢,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李冬原是一個小縣城的中學教師。他有一個同族哥哥是省直機關的官員。那年寒假,李冬去給哥哥送土特產,哥哥請來處裏的一位處長同來喝酒。席間,李冬與這位處長邊飲邊談,酒助談興,兩個人大有“酒逢知己幹杯少”之感。處長乘興許諾,如有機會幫他調到省城。
李冬就勢施以“攀”術,隻要有機會,就來省城;想方設法也要去看這位處長,每次去拜訪時總是捎帶一點土特產。這樣點點滴滴的情感交流,感動了處長的心,沒出幾個月,這位處長就將李冬借調到他們處,負責事務性接待工作。
這年夏天,京城一位高官要來省城接受三個月的中醫保健治療。經省委辦公廳決定,要為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找一個臨時生活秘書,這項工作竟然落到李冬頭上。
從此,李冬的命運便因這位老人的出現發生了質的變化。
李冬殷勤備至,給老人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他很會察言觀色,細致入微地體味老人的性格和習性,他發現老人很喜歡讀傳記文學,就到書店給老人買來《拿破侖傳》、《羅斯福傳》等。老人愛看《參考信息》,李冬就每天都及時地從報攤給老人買來一份。
天氣晴朗的早晨,他會攙扶著老人,緩緩地行走在林蔭小路上。聽林間鳥鳴,看旭日東升,向老人講當地的風土人情。每天早晨他都將早點給老人端到房間,還沒等老人吃完,他又將老人最愛喝的烏龍茶給老人泡上。
白天,他會及時地安排老人服藥,做保健鍛煉,而且既有節有度,又認真細致。讓老人覺得這小夥子是一個會工作而又通人情的人。
轉眼間三個月過去了,老人即將回京。說心裏話,老人已對李冬產生了較強的依賴心理,覺得這年輕人使他每天的生活都非常充實。而李冬所有的用心其實是為了老人走前能為他說句話。
在官場幾十年,老人當然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他不會讓一個年輕人的努力付之流水。
老人問李冬:“我走後,你有什麼想法?”
李冬說:“我很想跟您去北京。”
老人笑了:“去北京是很困難的。在你們省,我可以幫你找一份合適的工作。”
老人回京前,要和省裏的領導進行一次談話。談話時老人重點談了李冬的事情,省裏領導答應一定給予考慮。不久,李冬就正式成為該省主管工商財貿的副省長的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