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善借力才能辦成事 6.好風憑借力(1 / 2)

第7章 善借力才能辦成事 6.好風憑借力

成功金言:

從古至今,眾多的“千裏馬”都是得利於眾多的“伯樂”而得以奔騰萬裏的。

俗話說得好:“好風憑借力。”一個人在事業上要想獲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外,有時還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事半功倍。應用這種方法獲得成功的手腕稱為“借梯上樓”法。

對於想獲得成功的人來說,這裏的“梯”指的是他人的能力,如名人、親戚、朋友、同學等的地位、名望、財富或權力,而“樓”則是指你要獲得的某種較為理想的目標。

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隻要對你的成功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山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響對你都有用處。一般人對權威和名望有一種可靠、信賴的感覺,因而他們常常會從推薦者身上來估量被推薦者的能力和人格。這種透視現象可以幫助你走向成功。

引薦者的名度越高,你就越容易得到社會的承認、上司的賞識。惟有得到社會的承認,你的事業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否則,你就會被埋沒,而枉有一身能耐。

1929年的一天,時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去參觀在北京舉辦的一個畫展。

寬敞的大廳裏,盡是一幅幅裝裱精致的畫,令人眼花繚亂。由於不少作畫者墨守成規、閉門造車,致使畫麵陳舊,毫無新意。徐悲鴻看了一會兒,感到很不痛快。忽然,一幅掛在角落裏的畫引起了徐悲鴻的注意。他仔細端詳品味著畫麵上那對蝦,隻見它體態透明,須尾舒展,生動逼真,筆法嫻熟。這位觀賞過許多藝術珍品的畫壇大師立刻意識到,他發現了一位出類拔萃的藝術人才。當他得知此畫的作者竟是一位年愈六十、木匠出身的老頭兒時,不由得感歎一聲:“我為這個懷才不遇的人感到惋惜,真沒想到在角落裏還藏著一位傑出的藝術大師啊!”這位國畫大師就是齊白石。

沒過幾天,徐悲鴻就聘請齊白石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並親自乘車接齊白石到校上課。一年後,由徐悲鴻親自編輯作序的《齊白石畫集》問世。從此,畫壇又添一星。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由於人們所處機構的層次不同,便嚴重影響社會對自身的評估。處於聲望較低機構中的人,盡管其才能或成果是一流的,卻往往不能得到施展和承認;而相反,在聲望較高的機構中工作的人,可能其才能或成果是二流的,甚至是三四流的,但卻容易人盡其才,被承認的機會相對要多得多。

那麼,我們怎樣使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成果得到承認呢?尋求權威、名人,他們身居上層,任居高位,他們的舉薦、提攜頗具分量。

在當今社會,成功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渴望。漫長的人生之路,有些人為追求成功付出了莫大的代價,最終卻事倍功半。他們經常自怨自艾;可惜我滿腹經綸,卻始終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不過,灰心隻能使你喪失自信,要想成功,僅有曠世的才華還遠遠不夠,還要找到賞識你的貴人。

劉基是浙江處州府青田縣人,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輔佐朱元璋,開始在政壇上嶄露頭角。朱元璋對他十分青睞。

少年得誌的劉基,很想為元朝盡忠,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當時正處於元朝末期,官場腐敗,吏治不清,整個社會統治已是搖搖欲墜。但他並沒有感到獨木難支,而是積極投入政治活動。他以身作則,為官清正,時常與那些貪官汙吏作鬥爭。可是沒過多久,劉基碰了個滿鼻子灰。上任後不久,由於受人嫉恨而被排擠。又過了不久,他又因上當彈劾監察禦史失職而得罪上司,被排擠回家。

官場失意對劉基的打擊是非常沉重的。不惑之年的他,本來以才自恃,總想通過效忠元朝來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可是每次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根本沒人重視他的才華。無奈之餘,他隻得隱居山林,寫詩作賦,抒發他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抑鬱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