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他報國無門之時,朱元璋領導的一支紅巾軍先後占領了諸暨、衢州和處州,隨後又拔除了東南一帶元軍的一些孤立據點,占領了浙東大部分地區,並極力網羅各地知識分子、知名人士,希望他們出來輔佐自己幹事業。在浙東早已聲名鵲起的劉基,自然列入了被邀請的名單。
此時的劉基已年過半百,他以為此生碌碌無為,再也指望不上什麼靠山了,一身的才幹也就要付之東流,又加之對朱元璋半信半疑,很不願意出山。經過朋友再三勸告,又考慮到身家性命,他才決定去應天府 (今南京),對朱元璋進行觀察。
劉基到應天府之後,心情依然很抑鬱。朱元璋召見他那天,他懶懶散散地來到朱元璋的帥府,見朱元璋隻是略略一拜。當朱元璋問他怎樣建立功業時,劉基隨機想出了治國十八策,說得朱元璋連連稱道,親自為劉基斟茶,繼續向他詢問有關創業的各方麵的意見。朱元璋禮賢下士的態度使劉基那顆已經冰冷的心重新得到了溫暖。朱元璋為了籠絡像劉基這樣的文人,專門修建了一所禮賢館,對文人們給予特殊的待遇。而且每當聽到他們談論高深的政治見解時,便會心動、立即采納他們提出的正確意見。劉基覺得總算遇到了明主,便忠心耿耿地輔佐朱元璋,他決心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為朱元璋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
劉基也越來越受到朱元璋的器重。一天,朱元璋在自己房中設酒席款待劉基,請他分析當下局勢。朱元璋向他講明了當下局勢:當時,各路起義軍占領了元朝大部分地盤,其中勢力最強盛的是湖北的陳友諒和蘇州的張士誠。這兩個人為了擴大地盤,不斷騷擾朱元璋所占據的領地。朱元璋把大部分精力用於防備這兩個人的掠奪,搞得手忙腳亂。
劉基聽完朱元璋的陳述,微微一笑。他撫摸著胡須,向朱元璋發問:“您可知道山中猛虎的故事?”朱元璋被問愣了,木訥地說:“您說的是什麼意思?”劉基莞爾一笑,緩緩地說道:“從前有一隻猛虎,整天在山林裏覓食,有兩隻狼也想占便宜,便和它爭食。猛虎追那隻狼,這隻狼就來吃它的東西,再追這隻狼,那隻狼又吃它的東西。猛虎白白獲得了很多美食,最後竟餓死在山中。
現在您就好像那隻猛虎,而陳、張二人就好像那兩隻惡狼。如果您想安安靜靜地獨坐天下,該怎麼辦呢?金陵地勢險要,但也不過是一隻肥兔;天下之大,才是可逐之鹿,若想威震天下,必先除去二狼,再北定中原。那時,您就可以麵南背北占據四海,自立為帝了。”
朱元璋聽後,沉默了良久,對劉基說:“恐我不是猛虎,而張、陳乃猛虎耳。”劉基聽罷,一下子站立起來,朗聲說道:“主公此言差矣!張士誠齷齪,胸無大誌,隻求自保,不求進取,有什麼英雄氣概?可以暫且置之不理。陳友諒野心十足,欲望高,擁有精兵數十萬,巨艦幾百艘,地勢處我上遊,經常虎視眈眈,總想侵吞我們,確有猛虎之勢,應該認真對付。然而他為人驕傲,自以為是,乃一勇之夫,做大將衝鋒陷陣還可以,卻不是成王霸業的材料。主公雖然如今勢力尚弱,但你胸懷大誌,如能立誌起兵,應先消滅陳友諒,次取張士誠,則如虎豹突起,聞者震撼,得天下有什麼難的!”一番話說得朱元璋熱血沸騰,豪興大發,他說:“若不是先生教我,我終不過餓死之虎耳!此乃天意,使先生助我!”
從此,朱元璋把劉基視為心腹,事無大小,都要同他商量。朱元璋稱呼劉基,隻用先生而不呼其名以示尊重。這就更加增強了劉基報答知遇之恩的願望。
“識貨”的老板,是我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貴人,他能使我們迅速接近成功。隻要我們練就一雙慧眼,找到“識貨”老板,何愁自己沒有用武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