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善借力才能辦成事 9.借他人之力,坐享其成(1 / 2)

第7章 善借力才能辦成事 9.借他人之力,坐享其成

成功金言:

假手於人,不僅可以借助友鄰之手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可以借敵之力,以敵製敵。

借助別人的力量或者假他人之手,除掉對手,成自己之謀的事情,在古代帝王爭奪天下的活動中,都是常見的手腕。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不失為人類智慧之一。

在春秋時期,衛國的州籲殺死同父異母的哥哥衛莊公,篡奪了皇位。但他怕百姓不服,就讓自己的好友石厚去向他的父親石碚求計。

石碚是衛國的老臣,早已辭官在家,聽說這件事後,想借他人之手除掉這個逆子。於是就說:“安定君位並不難,隻要州籲去朝見周天子,取得合法地位,百姓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石厚問怎樣才能見到周天子,石碚告訴他們先去朝見陳桓公,讓他出麵代為請求,就一定能夠達到目的了。同時,石碚又寫了一封信暗中派人送給陳桓公,列舉了州籲弑君篡位和石厚助紂為虐的罪行,說明自己年事已高,力不從心,請桓公趁機除掉他們。陳桓公見信心領神會,等州籲、石厚上門時,就把他們抓了起來,捎信給衛國,讓衛國派人處決了州籲和石厚。

當自己遇到難以處理的事情時,可以借助他人的手去做,無需自己親自動手,便可坐得其利,使他人不知不覺為我所用,這便是“假手於人借力打力”的真諦。

事實上,古今中外成功的借敵戰例數不勝數。戰國時期,鄭桓公準備攻打鄶國,先派人探查鄶國的英雄豪傑、忠臣良將和智謀高超、驍勇善戰的人,一一列出名單。並承諾一旦打下鄶國,將把鄶國的良田分送給他們,並分封官爵。然後,鄭桓公又在鄶國城外設立祭壇,把寫下的名單埋在土裏,以雞豬血祭之,對天盟誓,永不負約。鄶國國君知道此事後,以為自己國內有人要叛國,一怒之下,把鄭桓公所列名單上的人全都殺掉了。鄭桓公乘機興兵攻打鄶國,不費吹灰之力就奪取了鄶國。

《兵經百篇借》中對借敵之術作了較全麵的闡述。書中說:“艱於力則借敵之力,難於誅則借敵之刃,乏於財則借敵之財,缺於物則借敵之物,鮮軍將則借敵之軍將,不可智謀則借敵智謀。何以言之?吾欲為者誘敵役,則敵力借矣;吾欲斃者詭敵殲,則敵刃借矣;撫其所有,則為借敵財劫其儲;令彼自鬥,則為借敵之軍將;翻彼著為我著,因彼計成吾計,則為借敵之智謀。”意思是說:自己的力量不夠,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力量;直接殺敵人有困難,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刀斧;缺乏金錢,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金錢;缺乏物資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物資;自己缺乏兵將,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兵將;自己智謀行不通的時候,就要設法借用敵人的智謀。

兵不鈍而利可全。在兵法中所說的“假手於人”的意思就是自己難以做到的事情,便利用他人的力量,去戰勝對手,自己不動幹戈,坐享其成。

在古代複雜的軍事鬥爭中,智高一籌的謀略家,為了達到“兵不鈍而利可全”的目的,常常采取假手於人借力打力之術,利用外力去擊敗對手。

在武術格鬥中,借力打力是最高的境界;在官場中,借力打力則是最高的權謀。明代時朱元璋占領了太平後,元朝派大批人馬趕來圍攻。同時,另一處方山寨的所謂“義軍”幾萬人,在元帥陳埜的率領下趁火打劫,也來進攻太平。

於是,朱元璋派徐達潛到方山寨“義軍”的背後,前後夾擊,結果,方山寨“義軍”大敗,陳埜被擒。朱元璋收降了他,但他卻是假投降,對此朱元璋也有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