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不僅對我們身體產生不利影響,對我們心理也會產生負麵作用。生氣時,我們做事易衝動,往往會導致自己後悔不已;生氣時,由於情緒不穩定,我們處理問題容易失去理智,往往會作出錯誤的決定;生氣時,往往會因控製不住自己而把別人當作出氣筒,結果影響人際關係。
生氣有這麼多的害處,你還會動不動就為了一點小事而生氣嗎?也許你會說,生氣時是不由自主的,誰又能控製得了呢?
其實不然,美國心理學家歐廉?尤裏斯教授就提出了使人平心靜氣的三項法則:“首先降低聲音,繼而放慢語速,最後胸部挺直。”降低聲音、放慢語速都可以緩解向上的爆發力,給大腦時間讓情緒退潮;而胸部挺直,可以淡化緊張的氣氛,這是因為情緒激動時人們通常都會身體向前傾,從而使自己的臉更接近對方,形成咄咄逼人的氣勢,挺直胸部不僅可以拉大和別人的距離,自己的肺部也會吸入更多的氧氣來幫助大腦工作。基於同樣的原理,憤怒的時候先做深呼吸,努力閉會兒嘴也有不錯的效果。
當然,要防止生氣,更重要的還是要防範於未燃。
生氣是健康的天敵,然而生活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上,誰人不會有生氣的時候呢?要如何才能避免生氣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充分認識生氣帶來的不良後果。
生氣會傷腦、傷神、傷胃、傷肝、傷腎。人處於氣憤愁悶狀態時,可致肝氣不暢、肝膽不和、肝部疼痛。經常生氣是百病之源。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別為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情生氣了,開心點,樂觀些去麵對,沒什麼好氣的。
(2)有意躲開“觸媒”。
人在憤怒時,往往大腦皮層中出現強烈的興奮點,並且它還會向四周蔓延。為此,要在“怒發”尚未“衝冠”之際,善於運用理智有意識地去轉移興奮中心。比如,有意躲開一觸即發的“觸媒”,即爭吵的對象、發怒的現場,到其他的地方幹點別的事情。
(3)自我暗示、激勵。
自我暗示、激勵就是給自己提出任務,堅信自己有能力控製個人的情緒。愛發怒的人也不妨對自己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生氣不如爭氣”等等。通過這樣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命令,便可以組織自身的心理活動獲得阻止生氣的精神力量。
(4)用冷水洗臉。
冷水會降低皮膚的溫度,消除你的怒氣。
(5)閉目深呼吸。
把眼睛閉上幾秒鍾,再用力伸展身體,使心神慢慢安定下來。
(6)大聲呼喊。
找一個無人的地方,從腹部深處發出自己的聲音,如大喊三聲,或高聲唱歌,或大聲朗誦。
當你因別人超越你而生氣時,你要想你都已經落後於別人了,哪還有時間和精力來生氣呢?你要做的是努力去奮鬥、去爭取、去成功。當你因別人不如你而生氣時,你要想自己是多麼有學識有才幹的人啊,又何必去跟一個事事不如你的人計較呢?你要做的是盡情享受現在的美好生活。如果你能這樣想,就沒有什麼事情是值得生氣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