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鸞鳳帳1(2 / 3)

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怕過。

死,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他就這樣放了手,將她送走。

那,才是讓她沒有辦法承受的罷。

因為,連最後一麵,都不複得見了。

其餘諸妃,除夕顏和五名懷有身孕的嬪妃之外,則在翌日皆悉數啟程回宮。

五名嬪妃會在行宮靜養到誕下皇嗣,至於夕顏,仿似軒轅聿沒有記起來,抑或是刻意的回避,獨獨沒有說,她需在行宮待到幾時。

倘若永遠不提,那這行宮,對於她來說,會不會又是一個暮方庵呢?

然,三年的清修,她沒有任何人伺候。

現在,至少,還有著宮人伺候,境遇看上去是大好的。

並且,皇長子軒轅宸仍陪在她身邊,軒轅聿以皇長子體弱,暫不易行遠程為由,留了下來。

可,哪怕有海兒相伴,都抵不去她心底,愈來愈深的空落,以及,不可名狀的憂慮。

隻是,即便這樣,也都僅在不可示人的暗處,表麵,她的臉上,看不到絲毫的異樣。

天永十四年正月十六日,巽帝禦駕返抵檀尋,檀尋四門卻皆未開。帝以龍印令城門守兵開啟城門,城門守兵皆已換為輔國將軍親兵,唯聽命於輔國將軍之虎符,稱不弑西侍中,難以平軍怒,拒不開城門。帝遂退至城郊四十裏處,暫駐營。

輔國、驃騎兩將軍,為巽國兩員大將,但,巽國的兵力大部分掌於驃騎將軍手中,輔國將軍則是統率檀尋城內的禁軍,兵力雖不及驃騎將軍,人數卻是遠遠高與軒轅聿親隨的兵士。

而,彼時,驃騎將軍於除夕後就拉練新編製進巽軍的歸降斟軍於距檀尋較遠的校場,未及趕回。城內兵士,皆為輔國將軍親兵。

天永十四年正月十七日,西侍中請帝賜其一死,以清君側,平軍之怒。帝不允。同日,帝命禁軍都領殤宇率帝之親兵破城。兩軍對壘,帝兵寡,而輔國將軍親兵較眾。破城無果。

天永十四年正月十八日晨,一青年將士策馬至帝營帳,自稱有既破城,又不傷及無辜百姓之妙策,該青年將士正是本於暮方庵替亡母守靈的襄王納蘭祿。帝準。

天永十四年正月十八日晚,利用夜色掩護,百姓大多於家中之時,納蘭祿將帝親兵分兩路,一路兵從正城門進攻,引開守城官兵的注意。另一路,挑選輕功絕佳的兵士,從檀尋城的環山處,用碩大的風箏,綁住士兵的身子,借著當日的東風,從山頂馳下,空降於城中,縱有部分軍士未安然降於城,絕大部分終是按著既定的目的,包抄夾功城內守兵。

天永四年正月十九日淩晨,納蘭祿守城將領手中親取虎符,令諸將開城,帝禦駕進城。

尚書令慕風被擒,輔國將軍於破城時不知所蹤。

至此,僅維係三日的以‘清君側’為名由的‘政變’終宣告結束。

榮王及三省其餘重臣皆往行宮賞燈,於此次‘政變’,倒是悉數拖了幹係。

帝命人將慕風押往天牢,嚴加看守,除帝之外,任何人不得審訊,及探視。

尚書省及六部,見慕風下牢,一時間,再無人敢擅提‘清君側’之事。

前朝,看上去,仿佛什麼事都未曾發生過的祥和。

但,正是這份看上去的祥和,隻讓人更能嗅出異樣的味道。

殤宇率親兵查處慕府及尚書省,在慕府的書房內,查到了夜國的國函。

函文內,是百裏南親書的內容,大意是,鳳夫人之死,乃慕風所迫,借此,栽禍於夜國太醫身上。若軒轅聿事先並不知情,就鳳夫人慕湮一事須做出明確的處置,即誅殺慕風。否則,兩國定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