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兼愛非攻——為人處世的藝術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夫愛人者,人亦從而愛之;利人者,人亦從而利之;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焉?(《兼愛中》)
愛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愛他;有利於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有利於他;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憎惡他;損害別人的人,別人也隨即損害他。這種兼愛有什麼難實行的呢?
墨子在推行自己兼愛主張的時候,把愛和利聯係在一起,認為愛是相互的,我們給別人以關愛,就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我們給別人帶來利益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好處,相反,如果我們損害了別人,自身也會受到他人的傷害。這個道理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代,都是顛仆不滅的真理。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小姑娘,一天晚上遇見一位盲人提著燈籠在街道上走。姑娘感到很奇怪。盲人白天都看不見,晚上提著燈籠上路,這不是多此一舉嗎?出於好奇,小姑娘忍不住向盲人發問。盲人緩緩地回答:“這個問題不止一個人問過我,其實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並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到我,這樣就可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且,這麼多年來,由於我的燈籠為別人帶來光亮,為別人引路,人們也常常熱情的攙扶我,引領我走過一個又一個溝坎,使我免受許多危險。你看,我這不是既幫助了別人,也幫助了自己嗎?所以。每到晚上出門,我總提著一盞燈籠。”
諸如此類助人的同時實現助己願望的故事,我們還可以列舉出許多。它們都說明一個簡單而深刻道理: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幫助自己。一個人如果參透了這層道理,就會把幫助別人視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也因為他這種不帶功利色彩的單純幫助,使得他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的靈魂也會在無形中得到淨化,自己的思想境界也會得以提升。
在這個世界上,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一個人無力去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這就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協作,在工作上,同事之間要共同努力完成任務;生活中,朋友之間要相互扶持走過人生的坎坷。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常言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正是因為大家的相互幫助和關懷,我們的世界才變得這樣溫暖而美好。
上天對待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在我們幫助別人時,也就為自己日後得到別人的幫助埋下了契機。因為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平等互惠的關係,我們對別人怎麼樣,別人就會以相同的態度對待我們。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當我們真誠而熱情的幫助和關懷他人時,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我們如果想要得到別人報來的“李”,先要投出自己的“桃”。
我們應該時時伸出熱情的手,幫助和關懷別人。我們的幫助可能在關鍵時刻助人一臂之力,幫他們走出困境;也能給對方帶來力量和信心,讓他們有勇氣去戰勝困難。當一個人遇到挫折、身處於逆境時,熱情相助猶如雪中送炭,別人也定會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感激。人生在世,誰都難免遇到風雪天氣,要想自己在需要時有“炭”取暖,首先應該給別人送“炭”。
有一個流傳很久的寓言可以透徹的詮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個道理:
有一個人死後,上帝問他想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他說想知道天堂和地獄的區別。於是上帝帶他去參觀。
上帝推開一間房門,他看到裏麵有許多鬼都用一個比他們的手臂還要長的勺子舀放在他們前麵碗中的食物,可是因為勺子太長,總也放不到口中,他們一個個麵黃肌瘦,痛苦不堪。上帝說:“這就是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