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學行並重——墨家的教育理念 完善的教育類別
在墨個子的教育思想中,對於教育的類別也進行了獨特的分類。墨子認為學校的教育隻能給人提供基礎的知識和技能方麵的教導和培訓,教育的對象大多是來自於社會下層、平民百姓的墨家弟子,因此依靠他們的力量是不能夠實現墨家的政治理想的,於是墨子提出了社會教育的方式,他認社會教育具有學校教育所不能達到的作用,墨子的社會教育方式主要體現在多王公貴族的“上說”和平民百姓的“下教”上,通過對整個社會各個階層的教育,將能夠使墨家的政治主張得到推行。另外,墨子還提出了“終身教育”的主張,這主要是針對墨家子弟們而言的,求學的墨者們即使學業有成,到各地出仕或者從政,依然要堅守墨家的社會理想和政治主張,遵循墨家的原則,將墨家的思想貫徹到底。
墨子的這些主張,可謂集先秦時代教育類別之大成,墨家用這種龐大而完善的教育體係培育出大批的社會精英,墨家也因此成為當時一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學派和社會團體。
學校教育
墨子把學校教育看作是培育人才的搖籃,通過嚴謹而有序培的學校教育,墨家為社會培養出來一批又一批的墨者,他們成為傳播墨學的中堅、為天下興利除害的主流力量。
在課程設置方麵,墨家的學校教育設置的比較全麵。墨家一方麵注重學生文史知識的學習,一方麵注重學生實際技能的培訓。因此,墨家將《詩》、《書》、《春秋》以及墨子所編的講義《墨經》作為學生的“教科書”,通過這些文獻典籍積累一些基礎知識底蘊;而在技能教育方麵,墨家把包括天文、數學、物理、軍事等在內的科學技能通過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掌握。
墨家學校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博學多能、文武兼備、能強力辦事的“兼士”,並在學校教育中貫徹執行嚴格的組織紀律教育,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修養和優秀的個人品質。通過這種教育為天下培養成能履行墨家道義,為“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目的而服務的“兼士”。
墨家學校教育的對象主要是“農與工肆之人”,墨子主張麵向天下,在民間廣泛招生。這種平民主義思想在當時具有先進性。墨家的招生辦法也是靈活多樣的,有通過他人推薦入學,有墨者動員他人上學,通過這種平民式的教育,墨家學派迅速得以壯大,成為當時頗具影響力的一個團體。
墨家學校教育的理念是宣傳墨家“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會理想。培養學生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的偉大意識、為社會的利益而奮鬥的俠義胸懷、赴刃蹈火死不旋踵的無私奉獻精神。
社會教育
墨子認為僅僅依靠學校的教育式不能在全社會範圍內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和社會理想的,指頭通過對社會各個階層的廣泛教育,才能夠使自己的學說被更多的人所知曉、認同、接受,因此,墨子在學校教育之外,又提出了社會教育。
墨子的這會教育的對象主要是上層施政者和下層民眾,對於這兩個階層,墨子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對上層施政者應該“上說”。在社會政治中,王公貴族們掌握著治理國家的權力,他們的道德素養和價值觀念會影響到他們的施政方針,因而上層領導的個人品行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發展。因為他們又決策權,所以墨子十分注重對他們的說服,希望通過自己的教導,能讓他們接受墨家尊天、事鬼、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非命、非樂、節用、節葬等具體的政治主張,而且墨子也親自去實行對上層施政者的“上說”。墨子在魯國時聽說楚國要攻打宋國,於是組織弟子幫助宋國防禦,而且親自步行十天十夜,趕到楚國“上說”楚王放棄攻宋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