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學行並重——墨家的教育理念 豐富的教育內容(1 / 2)

第八章 學行並重——墨家的教育理念 豐富的教育內容

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子所創立的墨家學派和儒家並稱於當時。作為百家中影響較大的一個學術流派,在教育的問題上,墨子提出了一整套獨特的教育理論,構建了墨家相當完備的教育思想體係。在教育的內容上,墨子突破了當時盛行的儒家“六藝”教育範疇,創造性的把科學知識作為教學的內容,這在當時是十分獨特而又實用的一種教學內容,而且,墨子還主張分科教學,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長進行不同的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墨子還注重把道德教育和知識教育相結合,把具體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從而在先秦的教育史上獨樹一幟,也為後世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墨家的教育內容豐富而且涉及的範圍十分的廣泛,在傳統的文史知識外,還包含生產知識、科學技術、戰術訓練、形式邏輯、教學實踐等多方麵內容。

分科教育

墨子認為,賢士的標準是包括三個方麵: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厚乎德行”是說品德修養方麵的要求,“辯乎言談”是說修辭論辯的技巧,“博乎道術”是說知識技能的掌握。這三者上包括了品德和才能兩個方麵,墨家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兼士”和“賢士”,因而在教育內容上主要針對這兩個方麵進行施教。

《耕柱》篇中這樣說:治徒娛、縣子碩問於子墨子曰:“為義孰為大務?”子墨子曰:“譬若築牆,能築者築,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後牆成也。為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後義事成也。”

墨子的弟子治徒娛、縣子碩向墨子求教什麼是行義的當務之急?墨子回答他們說,行義就好象是築牆。能夠修築的修築,能夠填土的填土,能夠測量的測量,這樣牆才可以築成。做義事也一樣道理,能夠談辯的談辯,能夠說書的說書,能夠從事的從事,這樣義事就可以實現了。在這裏,墨子把行義的活動分為三種,即談辯、說書和從事,而這三者恰恰是墨子對賢士喲阿求標準中“辯乎言談,博乎道術”的具體體現。墨家的實際教學過程也是根據這三方麵來展開的。

談辯。《墨子》一書中有六篇“墨辯”,專門介紹言辭和辯論的技巧。墨子十分重視辯論的方法,他所提出了察類明故的原則和三表法來作為言談辯論的邏輯支撐,這些技巧為後期墨家研究邏輯和辯論的規律提供了基礎。墨家之所以重視談辯,是因為墨家需要培養一批長於言辭的專門人才到各國宣傳墨家的學說,並和當時的百家進行學術等方麵的辯論。居後世墨家研究者推測,墨子當時甚至專門設立了“談辯”作為專門的學科培養弟子的辯論技巧。

說書。墨子雖然反對儒家以“六藝”作為教學的內容,但對於《詩》、《書》還是能夠接受的,和儒家注重《詩》、《書》中的禮儀教化不同,墨子把《詩》、《書》看作是史學資料,通過它們讓學生掌握豐富的文史知識。而且墨子本人也十分重視《詩》、《書》,並經常引用古代的文化典籍來為自己的學說辯護,在墨子提出的著名的“三表法”中就有一表是“上本之古者聖王之事”,而“古者聖王之事”就主要是通過書籍留傳下來的。因此墨家把“說書”看作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也有部分學者認為“說書”指的是“陳述墨學”,即在社會上陳述、解說墨家的主張,使得墨家思想為更多的人所了解,這種說法也又它的合理性,因為墨家的確需要這麼一批長於“說書”的人在各地辦學傳道,闡述墨學

從事。這是就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而言的,墨家除了需要培養宣傳、教育兩方麵人才之外,還需要培養一些在勞動、科技、軍事方麵有實際能力的人才。因為墨家堅持“非攻”的主張,為了實現這種社會理想,墨家經常幫助弱小國家守城,因而常常麵臨製械、守城等任務,這就需要墨家弟子具備一定的專門技術和知識,才能確保防守的有效性。因此墨家在培養這些“守城之士”時,就要把技能作為主要的內容。從占《墨子》一書很大篇幅的軍事理論和技巧就可以看出墨家對技能教育的重視程度。其中《備城門》以下各篇講的就是一些如何防守抵禦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