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辯、說書和從事三方麵的分科教育,為墨家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正因為墨家有了大量的宣傳者、教育者、實行者,墨學才成為“顯學”,墨家才成為當時維護和平、實行兼愛的重要力量。
道德教育與知識學習有機統一
在整個墨家學說中,“兼愛非攻”和“義”被看作是核心的思想,也是墨家最高的道德理念。墨子把“兼愛”視為賢士的最大仁德、認為倡導“兼愛”就可以消滅戰亂、使社會安定,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墨子“兼愛”思想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個是要求“愛無等差”,賢士應該做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在愛人的順序上不應該因為親疏關係而有所先後,這主要是針對儒家“愛有差等”的血緣宗法思想而提出的。另一個方麵是主張“兼以易別”。墨家認為天下之亂皆“起於不相愛”,隻有用無等差的“兼愛”代替親親尊尊的“別愛”,才能實現天下的穩定。因而墨子在培養學生的“厚乎德行”時,把“兼愛”作為德的標準和內容。
墨子也是我國曆史上倡導節儉教育的先行者,墨子在《節用》、《節葬》《非樂》等篇中集中批判了貴族的奢華生活給社會和百姓帶來的危害,從珍惜勞動成果,減輕勞動者的經濟負擔的角度出發,墨子提出了“節用、節葬”等節儉主張。墨家這種倡導節用、反對浪費的主張,在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方麵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政治上開“儉以養廉”的先河。
墨家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把具體的知識技能和道德修養同一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品行也得到了提高,也正因為此,墨家才培養出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
把科學融入教育實踐
墨家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唯一重視自然科學研究的學派。在《墨經》中,涉及到了辯學、哲學、光學、力學、數理學、幾何學、心理學等諸多科學。而且墨子把這些科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使得學生掌握了大量的科技知識。
墨子對很多科學的有關概念給出了精確的定義,我們隨便摘出幾個就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
久(時間),彌異時也。
字(空間),彌異所也。
宇,蒙東西南北。
動,或徙也。
體,分於兼也。
端,體之無厚而最前者也。
而且墨家還進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的光學實驗,類似的科學成果不勝枚舉,可以說,墨家科學的內容和水平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已經有了很高造詣。
而在技術方麵,墨家的實用科學技術知識的教育也很出色,墨家弟子們在學習這些科技知識後,在具體的實踐中運用,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尤其是在器械製造方麵。墨家常常幫助弱小國家進行防禦,在幫人守城的過程中,墨者們常常憑借著先進的機械製造來實現防禦的成功,墨家的守城之所以被稱為“墨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
墨家的教學內容,即使放在當代的教育體係中,也絲毫不會遜色。豐富的教育內容為墨家培養出很多具有真才實學的“賢士”,也正是這些“賢士”的存在,壯大了墨家學派,推動了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