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福禍之間 第三節尊榮一時的郭太後(2 / 3)

曆史反光鏡

述律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後,回紇族述律部人,小字月裏朵,“平”是她的漢名,父為述律婆姑。耶律阿保機即位後,群臣上尊號稱她為“地皇後”,到了神冊元年(916年),又加稱為“應天大明地皇後”。天讚三年(924年)耶律阿保機前往攻擊黨項,而黃頭、臭泊兩個室韋部落的家族要偷襲阿保機。述律皇後得知,便率軍奮擊並大破敵軍,從此威震四方。

當時李存勖想要向他們結援,便以叔母之禮事述律皇後。幽州的劉守光也派韓延徽來求援,但不向他們跪拜,耶律阿保機大怒,將韓延徽留下來牧馬。皇後說:“此人守節不屈,是個賢人,應該以禮相待。”阿保機遂召韓延徽前來相談,將他當作參謀。日後關於遼國的軍政,述律皇後皆占有很高的地位。

天顯元年(926年),耶律阿保機逝世,述律皇後稱製攝政,掌理軍事與國事。由於述律皇後不喜歡自己的長子——太子圖欲,便千方百計地想要易儲,立次子耶律德光。

阿保機死後不久,她便將掌握重權的阿保機舊臣都召集了起來,進行了一場十分精彩的對話。

述律太後先問眾臣:“你們思念先帝嗎?”

眾臣一聽,摸不著頭腦,搞不好還以為這新寡的述律太後受刺激過大不正常了呢!但又不能說不思念,隻得說:“受先帝大恩,豈有不思之理?”

她等的就是這句話:“既然思念,就去找他吧!”

這幫倒黴的大臣那個悔啊!心想,這女人也太毒了,居然弄了這麼個問題出來。但這問題也實在太難回答,說不想,那也會有其他名目,還是脫不了去見先帝的下場。於是,這群曾經跟隨阿保機出生入死的文武重臣,就稀裏糊塗地被砍了腦袋,去見他們思念的先帝了。

此後,凡是被她起了疑心的官員貴戚,她都隨便找件事情對此人道:“為我傳話先帝。”然後便將其拉到阿保機靈前殺掉了事。

也有些大臣元老功勳蓋世,她的這一招就不好使了。於是她就讓人散布流言,然後以流言為罪,撤職的撤職、處斬的處斬。這其中包括創製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品不、祖父對阿保機有救命之恩的耶律鐸臻、為契丹開疆拓土的耶律迭裏等。

述律太後為一己偏心私欲而濫殺功臣的行徑,使得從前歸附阿保機的漢人官員大有朝不保夕之感。契丹官員是無處可逃,漢人官員既然還有故國可奔,自然不願留在契丹遭殃。於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前後兩任盧龍節度使盧文進、張希崇就先後帶著數以十萬計的兵員、輜重逃歸到後唐去了。

在這場屠殺中,述律太後也遇到了對手。

原平州刺史趙思溫,是在幽州戰役中向耶律德光投誠的漢人。照理說他當初歸附的是耶律德光,實在劃不進被鏟除的名單中。但是述律太後還是找上了他,也要他去“侍奉先帝”。

趙思溫雖是驍勇的武將,可不像那些一根腸子直到底的契丹官員,他站起身來,當著滿朝文武向述律太後發問:“先帝親近之人莫過於太後,太後為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

她沒想到此人如此陰險,但述律太後畢竟是述律太後,眾目睽睽之下的她卻立刻做出了反應,回答道:“兒女幼弱,國家無主,我暫不能相從先帝。”緊接著,她揮動金刀,毫不遲疑地將自己的右手齊腕砍下,鎮定自若地命人將這隻手送到阿保機棺內代自己“從殉”。

吃了這一場虧之後,述律太後殉葬殺人的把戲收斂了許多,連趙思溫都放過了。隨後她在上京興建義節寺、斷腕樓,將自己斬手殉夫之事樹碑紀念。

然而,這位太後頃刻間自斷手腕的狠辣勁頭,卻比她從前逼別人殉葬更具殺傷力,從此後所有的皇親國戚、滿朝文武都對她畏如虎蠍,對她的主張再不敢違抗。述律太後更改皇儲的條件也已經完全成熟。

耶律阿保機死去的第二年十一月,被正式入葬陵寢之後,皇太子圖欲率領群臣向述律太後請命:“皇子大元帥(德光)勳望,中外攸屬,宜承大統。”主動要求將契丹皇位讓給母親喜愛的弟弟。

述律太後又象征性地走了走過場,讓名義上的太子圖欲和德光騎馬並立,然後對貴族和官員們發話道:“他們都是我的兒子,我對他們都一樣重視。因此,現在請大家為國選君,牽起你們心目中最合適的新帝的馬韁。”

早被述律太後十六個月殺戮嚇破了膽子的眾人都知道述律太後說的隻不過是場麵話,他們哪敢怠慢!紛紛爭搶著去拉德光的馬韁,唯恐遲一步就得被迫去見先帝。推舉結果可想而知。

天顯二年十一月壬申,25歲的耶律德光在傳統的燔柴禮之後,於宣政殿正式即契丹帝位,即遼太宗。阿保機之母蕭嚴母斤被尊為“太皇太後”,述律太後被尊為“應天皇太後”,她的外孫女蕭溫則被舅舅丈夫冊立為皇後,甚至還如願以償地讓新皇帝將自己最心愛的幼子李胡冊立為“皇太弟”了。

耶律德光上台後,述律太後還不放過長子,多方逼迫。圖欲無奈,最後隻得遠奔後唐。至此,母子二人才算鬆了一口氣。

此後,德光開始在父親打下的基礎上向中原用兵。公元936年,石敬瑭舉兵叛變後唐並向契丹求援,表示願以“幽雲十六州”為報酬。

耶律德光聞訊大喜,立即親自率兵前往助戰,四個月後大功告成,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冊立儀式上,45歲的皇帝石敬瑭穿著契丹服裝,拜見了34歲的皇帝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輕鬆地得到了燕雲十六州,還獲得了後晉每年三十萬匹布帛的貢品。

耶律德光一直想進軍中原,做中原的皇帝。但述律太後並不讚成兒子,她清楚地看到了入主中原的風險。因此,她曾經不止一次地表示異議,不過耶律德光隻是暫時在表麵上接納母親的意見,而實際上,他還在做著各種準備,等待著機會。

石敬瑭死後,即位的石重貴雖然向耶律德光上表稱孫,卻不肯稱臣。耶律德光大怒,以此為借口出兵伐晉。

在長達三年共三場的攻晉之戰進行到第二場的時候,遼軍遇到了後晉官兵的奮勇抵抗,國內又發生了大災荒。在這樣的情形下,本來就不讚成攻晉的述律太後力勸耶律德光同意與後晉議和罷兵,借機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