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和息兵才一年,耶律德光又第三次興兵,後晉開運三年(946年)十二月,一舉攻克汴京。
遼會同十年(947年)二月,誌得意滿的耶律德光穿著中原漢族皇帝的冠冕,使用中原皇帝的儀仗進入了後晉都城汴京,並得到了後晉官員們的擁戴。
耶律德光稱帝後正式開始改革完善其父耶律阿保機創立的契丹官製,形成了漢化鮮明的遼國官製:“以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
自耶律德光始,遼國開始重視並保護農業生產,嚴令遊牧成習的契丹族人破壞漢人的田園,此外耶律德光吸納儒家的一些簡明禮儀,廢除契丹一些落後的風俗,倡導遼國國內所有民族間均可自由通婚。除此之外,漢人、契丹人以及遼國製下的各族人都穿自己的本民族服裝,身為最高統治者的耶律德光本人則穿漢服。
契丹族逐漸進入了全盛時期。
初入大梁時,耶律德光改年號為“大同”,表示天下大同,自己將要成為夷夏共主。
然而稱中原皇帝沒有多久,耶律德光就遭到了強烈的反抗。
在攻打後晉的過程中,遼軍沿用舊習,糧草靠沿路“打穀草”搶奪而來,進入大梁城後遼軍更是大規模地洗劫百姓,以至於大梁周圍數百裏幾無人煙。而最初投靠遼軍的漢人、漢官又多數是些奸狡小人,魚肉鄉裏成風。
改朝換代對於官民百姓本來就是感情上極大的衝擊,又加上契丹貴族官吏這樣的胡作非為,更是激起各地百姓的憤怒,很快就多處爆發了起義。
耶律德光很快就坐立不安了,四月,他以“歸國省民”為由,倉皇北返。在北返途中,耶律德光身染急病,最終在欒城(今河北欒城縣)死去,是年46歲。
耶律德光死後,遼國又陷入皇位之爭的混亂。
遼國的高官貴族們擔心述律太後會把她偏愛的幼子、殺人狂的耶律李胡推上遼國皇帝之位,因此決定另立新主。他們選中了述律太後長子圖欲之子永康王耶律阮。
耶律阮是圖欲與契丹妻子所生,因此當圖欲投奔後唐時,耶律阮母子沒有跟從。而此時他恰好就在隨從耶律德光的隊伍裏。何況耶律阮也因父親的遭遇而與祖母心存芥蒂,這就更是眾人的最佳選擇。
耶律德光病死的第二天,耶律阮便在眾人的擁戴下,在鎮陽(今河北正定)地方於叔父靈柩前正式即了遼國皇帝之位,隨即又冊立從後晉宮中得到的漢族宮女甄氏為皇後,她是遼國唯一打破了蕭氏為後族傳統的女人,也是遼國唯一的漢族皇後,比耶律阮大整整十歲,生子隻沒,封寧王。
耶律阮即皇帝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述律太後耳中。述律太後大怒,立即派“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李胡率兵“討逆”。可惜她這個兒子不是塊打仗的料,很快就被打得大敗而歸。
述律太後怒火更盛,親自整頓兵馬,和耶律李胡一起率兵來到上京城外的潢河(今西拉木倫河)岸邊,準備和孫子決戰。但此時所有人都站在新皇帝耶律阮一邊,述律太後沒有勝算。後來,在契丹貴族的調解之下,述律太後和耶律阮達成了“橫渡之約”,承認耶律阮稱帝,罷兵同返上京。
31歲的耶律阮終於成為明正言順的遼國皇帝,是為遼世宗。他追封一生不得意的父親為“讓國皇帝”。
但述律太後和耶律李胡卻依然心有不甘,回去後在暗中計劃政變。然而政變還沒來得及發動,就被人告發了。耶律阮先下手為強,將祖母述律太後和叔父耶律李胡同時捉住,強行遷居到祖州圜土(即阿保機的祖陵所在地,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石房子村)“定居”,也就是把他們幽禁起來了。
遼應曆三年(953年)六月丁卯,述律太後去世,是年75歲。同年十一月,與阿保機合葬祖陵,諡“貞烈”,後來又改諡“淳欽”。
現代啟示錄
父母偏心怎麼辦?
述律太後的偏心,影響到了整個國家,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殺戮和動亂。當然,這是皇家的事,咱老百姓沒那麼嚴重。可如果遇上父母偏心怎麼辦?
老人說,“嬌頭生,慣老生”。就是說,做父母的對第一個孩子和老來生的幺兒特別嬌慣。這是有理論基礎的。第一次當父母,傾注的感情肯定特別多。而老來得子,是意外之喜,難免也會更加疼愛。唯有中間的孩子,好像顧不過來,出現偏心眼兒的情況很正常。
真遇上了,生氣、不平衡都沒有用。老人自有他們的邏輯,很難因為別人而改變。就算知道自己不對,也控製不住。這東西沒法解釋,有點不可理喻。
老張的母親從小偏愛妹妹。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要堆到妹妹麵前,讓她先挑先選。小時候隻要是“老張”跟妹妹有了衝突,一律都是他不對,要讓著妹妹。妹妹想要什麼,母親一定會想著法兒地弄回來。但要換成了他,就得核算成本。
老張一直很鬱悶,別人家都偏愛男孩,怎麼他媽就獨樹一幟偏愛女孩呢?
老張和妹妹長大結婚後,各自都有了家庭。母親舍不得妹妹,要跟妹妹住在一起。但妹妹家一是情況不是很好,二是婆婆特別厲害,母親去待不了幾天準得回來。每次都興衝衝地去,淚汪汪地回。老張看不過去,說:“媽你幹嗎非得去受那個罪?在這裏不是挺好嗎?”
母親一聽就火了,大罵老張不孝,也不心疼妹妹。老張有苦說不出。後來如此循環反複了幾年後,母親終於死了心,不再寄希望於跟妹妹住在一起。隻是在想她時叫她到老張這邊來,娘倆說說話。老張的老婆經常跟老張嘮叨,說:“你媽太偏心了。你妹妹每次來都跟搬家似的,吃著喝著再拿著。再看咱兒子,什麼時候能從你媽那裏拿到點東西?連跟冰棍都很少吃上。怎麼這樣呢?”老張心知說了也沒用,隻能勸妻子多擔待點。
作為當事人,首先得自己調整心態。我們孝敬父母的一種方式就是順,順著他們,讓老人高興就是盡孝。如果受不了,眼不見心不煩,最多當作不知道罷了。
總之,父母再偏心都是父母,他們依然是你的親人。記得他們的愛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