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福禍之間 第四節晚景淒涼的張太後(1 / 2)

第三章福禍之間 第四節晚景淒涼的張太後

曆史反光鏡

作為一個女人,張太後無疑是幸運的。因為她的老公,一輩子隻有她這一個女人,所有的孩子都是她所生。在封建社會裏,這簡直是一個奇跡。但偏偏生了個不爭氣的兒子,導致最後晚景淒涼。

明孝宗皇後張氏,興濟(今河北青縣)人。父張巒,是太學生,母金氏。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選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被冊立為皇後。

明孝宗說起來命挺苦的。他的父親就是極度寵愛老女人萬貴妃的明憲宗。父親一時風流,讓母親珠胎暗結,而招致萬貴妃的嫉恨,因此千方百計想要除掉他。從母親懷孕開始,整個大明皇宮所有的宮人都集體保持了心照不宣的沉默。他們用一份卑微的良知保護著他在遍布萬貴妃耳目的深宮裏生存了下來。盡管暗無天日,像是生存在黑暗中,可那些地位低下的宮女、太監們卻給了他一份珍貴的人性的溫暖。直到六歲,明孝宗的胎發都沒有剃。太監張敏冒死向明憲宗皇帝承認了他的存在,至此,他才走到了陽光下,跟他的父親見麵,享受作為一個皇子該有的一切。然而,他“見光”的代價就是賠上許多條無辜的生命。幸得祖母周太後保護,他才免於萬貴妃的迫害。

明孝宗寬厚、勤政,成為明朝的中興明君。張皇後與明孝宗感情很好,除了她之外,明孝宗再沒有別的女人,兩人過著民間恩愛夫妻式的生活。兩個人每天必定要同起同臥,讀詩作畫,聽琴觀舞。正因為如此,明孝宗的子息不旺。張皇後生有兩個兒子,但隻養活了一個,就是後來的明武宗朱厚照。可那時候皇家要的就是多子多孫,這是關係到國家問題的大事。

眼見皇帝如此,大臣們就沉不住氣了。他們多次上疏皇後,請皇帝多納妃嬪,遍施“雨露”,以求多誕皇子,這可是關係到江山社稷的事啊!按理說,這也是很“合理”的事。如果明孝宗再跟別人生幾個孩子,那麼明武宗死後也用不著從宗族裏找繼承人,張皇後的晚景也可能不會那麼淒涼。但是當時明孝宗卻斷然拒絕了,說得很客氣:“這是我的家事,你們就不用擔心了。”

要說張皇後做了什麼錯事,就是她縱容自己的兄弟為非作歹,以致造成許多嚴重的後果。張皇後的弟弟張鶴齡和張延齡掌握著“注籍宮禁”,也就是為皇宮吸收新鮮血液的大權。先不說別的,就說太監。明朝太監專權的現象很多,因此人們對太監這個職業充滿了向往。也不管它人道不人道,反正隻要有前途,就能豁得出去。所以,明朝很多父母都自己為小孩閹割,然後送進宮中,當然這些人中也有是因為生活困苦而到皇宮混口飯吃的。最嚴重的是有一個村莊居然整個村子的小孩全部都閹了!由於進宮當太監的人數太多,後來明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民間私自閹割小孩。張鶴齡和張延齡得了這個肥差,想不肥都難。

張鶴齡和張延齡還放縱家人到處為他們賺銀子,放肆到群情激憤的程度。大臣們紛紛向明孝宗報告,請他查辦這對不法的國舅。但明孝宗愛妻心切,就把這事壓下了。這事可能也算是明孝宗執政時的一個大汙點。

張皇後的好日子沒過幾年,明孝宗英年早逝,就早早地把她一個人“撇”下了。明孝宗18歲登基,在位18年,36歲就死了。他在位期間,社會矛盾有所緩和,統治階級內部亦較穩定,外患平定。明孝宗統治的18年,史稱“弘治中興”。 明孝宗去世後,他們唯一的兒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武宗。

但是,明武宗卻沒學到父親的好,反而就好吃喝玩樂,於朝政大事毫不關心。電視上也經常演這位皇帝,特別是他下江南戲鳳姐那段,更是被“炒”得天花亂墜。而事實上根本沒那麼浪漫,明武宗朱厚照隻是一個舉止荒誕、私生活沒有節製的昏君。他重用劉瑾,在宮內設豹房,縱情淫樂。這還不夠,他還喜歡出宮玩樂,自己到民間尋訪美女。傳說中的鳳姐命也挺苦,被皇帝看上,本來能飛上枝頭變鳳凰,但卻在回京的路上病死了。

皇帝動不動就出宮巡幸,扔下國事不管,國家能好到哪裏去?已經成為太後的張皇後卻拿這個寶貝兒子一點辦法都沒有。1521年的一天,明武宗親自駕著漁船在江上打魚,玩得興起,不慎跌入江中,差一點被溺死。護衛將他救起,由於當時已經是九月天氣,江水寒冷,自此開始生病,這一病就再也沒有好起來。但明武宗因病匆匆回到京城之後仍不收斂,照舊縱情荒淫,身體日益虛虧,雖然太醫們盡心治療,可還是沒能挽回明武宗的生命。數月之後,明武宗因病去世。

由於明武宗沒有子嗣,皇位不得不落於皇室旁係之手,明孝宗一脈從此結束。張太後與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繼承皇位。朱厚生母蔣氏入宮後,張太後仍以對待藩妃的禮節對待蔣氏,於是引起朱厚的不滿。很快,新皇帝就不把張太後放在眼裏了。先是朱厚的長子哀衝太子出生,作為嫡祖母的張太後想去祝賀,卻遭到朱厚的拒絕。接著張太後的弟弟張延齡被人誣陷謀逆,皇帝想處死張延齡,因為大臣張孚敬的諫言才作罷。後來,張太後的另一個弟弟張鶴齡又被人揭發謀反,於是張鶴齡也被逮捕。張太後苦求無效,還特地穿上破爛衣服坐在襦席上裝成瘋婆子為弟弟求情,而皇帝朱厚竟然不許。明孝宗地下有知,不知會多難受。自己一心一意寵愛的皇後竟然淪落到如此地步。而張太後想必也後悔讓這忘恩負義的“白眼狼”繼承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