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福禍之間 第四節晚景淒涼的張太後(2 / 2)

張太後最終“憂死”在宮中。她死後不久,皇帝朱厚就把她弟弟給殺了。

現代啟示錄

人要順應“時勢”

張太後的下場固然說明了新皇帝的薄情,但她也並非全無過錯。在對待新皇帝母親的事情上,張太後顯然有些“失禮”。雖然皇家有祖製,藩妃的身份不能跟她相提並論,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換了天子,已經是人家的天下。對新皇帝的母親,起碼在禮節上不能虧了。所謂母以子貴嘛!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可能會遭遇類似的情況。特別是在情況不利於自己時,萬不可充“大頭”,否則吃虧的隻是自己。

比如新換了一位上司。那麼從前形成的工作方式很有可能會發生變動,因為每個人的工作方式不一樣。新上司未必會認同原來形成的模式,況且新官上任三把火,做出些改變再正常不過。如果僅以“習慣”或者“從前未出差錯”為由,不去配合新上司的舉措,肯定占不著便宜。他會以為你不服從他、蔑視他,對你的印象就會打折扣。

換了新工作環境也是如此。盡快熟悉新的公司文化、製度、工作流程,在保留自己風格的基礎上做出適當的“妥協”,服從新公司的理念,將來才會順利。

小譚從北京回到了家鄉青島。因為母親身體不好,不希望他離得太遠。小譚回來後,找了一份新工作。雖然各方麵待遇不及北京,但在青島的同行中,卻是很不錯了。

但小譚犯了一個錯誤,就是完全沿用了北京的工作風格。他做的是文化創意產業,原來的工作氛圍比較輕鬆,隻要能完成任務,公司不會太追究“行蹤”的事,因此“懶散”慣了。但這家公司卻沒有那種氛圍,所有人都習慣了按部就班地上班。正式入職前,領導是曾經鬆過口,說可以讓他有個過渡時間,適當地比別人多點“特權”,但以不違反公司製度為原則,以免影響到其他員工的情緒。

有一次,公司新拿到一個項目,讓小譚挑頭。那天天很悶熱,小譚待在辦公室裏非常煩躁,就跟旁邊的同事打了個招呼,說他出去一下就走了。結果不巧客戶來了,大家四處找小譚,怎麼也找不著。手機沒帶,唯一知道他出去的同事也不曉得他具體去了哪裏。直到客戶走,小譚都沒有回來。領導很不高興。

小譚回來後,領導找他談話,說他去哪裏要交代一下,而且要記得帶手機,要不然可能耽誤事。

小譚想想自己不帶手機確實不對,也就接受了。但是接下來,他又“捅”出了婁子。他習慣一邊聽著激烈的音樂一邊想創意,覺得這樣特別有靈感。但在他來之前,公司裏是比較安靜的,就算有音樂,聲音也比較小,以不影響到別人為前提。他這重金屬之類的音樂一放,全公司都震耳欲聾。領導隻能讓他戴上耳機。

這還不算。有時為了休息腦子,小譚喜歡看點喜劇電影,但公司裏是不允許看電影的。結果他一看,別人也亂了套,跟著去看。一家人嘻嘻哈哈笑做一團,好不快樂。可這在一個公司裏算什麼呢?

老板越看越不是回事,頻頻找小譚談話。小譚也很不高興,說你原來答應我,不限製我太多。我又沒耽誤你的工作,而且做得也能讓大家滿意,為什麼讓我這樣那樣?老板也有自己的理由,說你這樣影響太壞,不利於公司的安定。你看看你才來多久,公司都讓你攪成什麼樣了?

爭執下來的結果就是小譚辭職。他受不了太多拘束,而公司也無法承擔他帶來的“破壞力”。

其實,小譚應該適當地調節一下。畢竟環境變了,大氛圍不一樣,多數的人跟他從前的生活方式不一樣。改變別人的代價要大於調整自己的代價,想要在這樣一種環境中生存得如魚得水,完全按照原來的套路做事是行不通的。

在變化麵前,人一定要保持靈敏性,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在新的環境中迅速融入大氛圍,讓更多人接受,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