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月就是聖誕節,晧熙對此興奮不已,早早做好了準備,平安夜剛好是星期六,真是太妙了,連老天爺都如此嗬護他的愛情,真是難以置信。
對於過聖誕節,誌誠卻嗤之以鼻,他說還不如過七夕和元宵節。當然了,那時候的東縣一中還真沒有幾個學生注意到聖誕節和平安夜,那時候更沒有買蘋果、吃蘋果的事情。東縣一中就是一座磨煉學生應試能力的機器,一個保守的集體,維持它日常運作的動力就是考試--不斷的考試,因為它的目標隻有一個:分數。
去年新進了幾個年輕的老師,二十幾歲,都是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給幹澀的校園澆上了幾縷清泉。他們中的英語老師先組織了一個英語角,並給學生們帶來了英文原版的文學名著,後來語文老師開始籌辦文藝社團,並發行數量有限的文藝周刊。越來越多的學生踴躍加入,有些上了年紀的老師特別是教導處主任們非常抵觸這種新生事物,他們無不例外就是在擔心把考試分數給搞砸了,進而影響到東縣一中的高考本科率,最後威脅到他們的年終獎金和績效評比。
年輕教師當然可以不在意這區區的兩三千獎金,可他們就不同,上有老下有小,這些獎金和評比非同小可,更何況要是影響到高考的本科率,校長您也不好受,不是嗎?在黃校長的領導下,東縣一中的本科率年年攀升,考上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更是應接不暇,如果明年高考搞砸了可就臉上無光了。
但黃校長畢竟上京考察和培訓過,北上廣龐大的教育資源使他心生嫉妒,嶄新的教學模式更是讓他興奮不已,可是小城市終歸還是小城市,就像大小城市的學生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他們這些校長和老師們肩負的任務也大不相同。如果說北上廣的老師們是真正地在教書育人,那他們這些小城市的老師們隻不過是在教文盲們讀書識字而已。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等,當然也就造就了教學上的千差萬別;越是落後的地區,高考的分數特別是本科率對學校和學生們來說就愈發的重要,幾乎是條生命線。
但是也不能這樣沉悶下去!他決定運用辯證法的準則和上頭的指示精神,適當放寬限製,給沉悶的校園來一劑清香劑,最好是玉蘭香味的。他約談幾個活躍的老師,要求他們確保不至於影響到學習,並為此召開了幾次會議,堵住了教導處主任的嘴,就這樣一中在慢慢改變,至於變得如何,就拭目以待吧……
雨軒和天佳是第一批加入英語角和文學社的學生,晧熙聽聞後也跟誌誠、奕瑀一起加入,唯獨克新雷打不動,一次又一次拒絕了他們的盛情邀請;像克新這樣的學生為數不少,對他們而言,高考能夠多考一分,就等於獎學金能提高一分,時間如同生命般珍貴,豈能肆意揮霍?
晧熙感覺到她在看他,便愜意地對她微微一笑,她忽地滿臉泛紅,從脖頸到腳跟似乎都在發紅發熱--
“你們認為安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奕瑀問道。
“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人,”誌誠想起剛剛影片中的裸體鏡頭,不禁羞得低下了頭,輕聲說,“勇於反抗傳統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