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堅守,使我們寂寞卻不孤獨 做人要站得直行得正
正直是做人最基本的一條準則。偉大的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曾經對美國建築學的師生們發表演講。他說:“什麼是一塊磚頭的名譽呢?那就是一塊實實在在的磚頭;什麼是一塊板材的名譽呢?那就是一塊地地道道的、名副其實的板材;什麼是人的名譽呢?那就是要做一個正直的人。”
正直的品質是做人的一種美德,雖然它並不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它卻成為一個人品格的最重要方麵。正如一位古人所說的:即使缺衣少食,品格也要忠實於自己的德行。具有這種正直品質的人,會堅定自己的信念那麼他的力量就可驚天動地,勢不可擋。
我國西北某地有一位農村女學生,高考後因成績優異被某名牌大學錄取,可她卻為學費而發愁。,一家生產健腦口服液的企業獲得這一消息後,表示願意出萬元資助,條件是要她做一則電視廣告,說是服了這家企業生產的健腦口服液,頭腦敏捷,才一舉奪魁的。
一則幾秒鍾的廣告便輕鬆得如此豐厚的報酬,以解燃眉之急,何樂而不為呢?可她卻沒有答應。她說:“我家清貧,上中學的學雜費都是父母東拚西湊的,我從來沒喝過口服液,也喝不起,是老師的辛勤教誨和自己的刻苦攻讀,才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如果我違心地做了這個廣告,今後在社會上還怎麼做人?”多實在的話!它折射出一個正直學生美好的心靈。
萬元資助,對一個家境貧寒而又急需錢用的學生來說,是能解決大問題的,可她卻毫不動心,斷然謝絕。這一舉動,展示著當代青年的嶄新精神風貌和崇高的人生價值。
女大學生以自己正直的做人行為,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精神財富。最終,她交了一份高質量的人生答卷,拿到高考、做人兩個滿分。
正直是一個人的品質,是一個人的生存態勢。就像是一塊純淨而又有棱角的玻璃,不管放在哪兒它都是潔淨、透明的。想追求卓越的人,必須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遵從於自己的良知。
在一所醫院的手術室裏,一位年輕護士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大夫,你取出了11塊紗布。”她提醒主刀大夫說,“我們用了12塊。”
“我已經都取出來了!”大夫斷言道,“我們現在就開始縫合傷口。”
“不行。”護士抗議說,“我們用了12塊。”
“由我負責好了!”外科大夫嚴厲地說,“縫合!”
“你不能這樣做!”護士激動地喊道,“你要為病人負責!”
大夫微微一笑,舉起他的手讓護士看了看第12塊紗布:“你是一位合格的護士。”他說道。
原來,大夫在考驗她是否正直——而她具備了這一點。
正直意味著一個人具有很強烈的道德感,並且高標準要求自己的言行,隨時服從自己的良知,勇於堅持自己的信念,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不計較自己的利益得失,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正直是衡量一個人品質的標尺。一個正直的人不會把自己分成兩半,他不會心口不一,想一套,說一套——因為他不會撒謊;他也不會表裏不一,說一套,幹一套——這樣會違背他的原則。正是由於沒有內心的矛盾,才會使他擁有充沛的精力和清晰的思路,使他更容易獲得成功。
國外某大公司公開招聘副經理。總經理一見到應聘者,馬上從座位上跳了起來,喜出望外地說道:“上個月我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車禍,幸好您救了我。等我清醒時,您已經走了。今天,我一定要好好謝謝您!”應聘者之一湯姆瞪大雙眼,不得其解,坦然回答說:“抱歉,恐怕您弄錯了。”總經理很不高興地說:“難道我蠢到連恩人都記不住嗎?”湯姆仍然正色答道:“很抱歉,那人確實不是我。”回到家以後,他想這次肯定落選了。沒想到第二天公司居然通知他去上班。後來,總經理告訴他,根本就沒有車禍那回事,可悲的是,那麼多的應聘者中隻有湯姆是正直誠實的。
正直對人來說,是一種崇高的境界,是一個做人的基本準則,可以讓人在生活中變得更加出色。
一個正直的人,可以贏得別人的歡迎和尊敬。保持正直的做人原則,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人具備了正直的品德,對自己要求嚴格,不謀私,不貪利,不文過飾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不偷奸耍滑;對他人不阿諛奉承,不溜須拍馬,不陽奉陰違,不包庇壞人壞事;處理事情,敢於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抨擊邪惡,不怕打擊報複……總之,能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