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堅守,使我們寂寞卻不孤獨 謙虛好學是一種美德(1 / 1)

第十三章堅守,使我們寂寞卻不孤獨 謙虛好學是一種美德

謙虛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有自知之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居功不驕;對人能知其所長,虛心好學。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過:“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世上凡是有真才實學者,凡是真正的偉人俊傑,無一不是虛懷若穀,謙虛謹慎的人。

牛頓被譽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在力學上,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上,他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定理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麵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見的比笛卡兒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隻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由此可見,凡是才識、學問越高的人,在態度上反而越謙卑,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往往具有謙虛的品格和接受批評的雅量。

自古以來,謙虛就是一種美德,文學中有許多這方麵的格言警句啟迪人們。如“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麵花”,“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 不論你從事何種職業,擔任什麼職務,隻有謙虛謹慎,才能保持進取精神,才能增長更多的知識和才幹。因為謙虛謹慎的品格能夠幫助你看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

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有驕傲的資本,因為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麵的造詣很深,也不能說他已經徹底精通。“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所以,誰也不能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氣揚。如果那樣,則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很快被後人超過。

那一年,鄭明獲得了博士學位後,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工作,他成為那家研究所中學曆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鄭明閑來無事,就到研究所旁的一個小池塘去釣魚,恰巧正副兩位所長也在釣魚。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噌噌噌”從水麵上如飛地跑進對麵的廁所。鄭明眼睛瞪得都快掉出來了,水上飛?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正所長從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噌噌噌”地從水上跑回來了。怎麼回事?鄭明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啊!

過一陣兒,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噌噌噌”地飄過水麵去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我到了一個武林高手雲集的地方?

過了一會兒,鄭明也內急。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走10分鍾的路,而回研究所又太遠,怎麼辦?鄭明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碩士生能過的水麵,我堂堂的博士過不去!

隻聽“撲通”一聲,鄭明一下子沉到了水裏。兩位所長慌忙把他拉上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鄭明尷尬地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位所長一愣,然後相視而笑:“你不知道,這個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木樁的位置,所以能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鄭明落水的原因,就因為他自恃學曆高,而不屑於向別人求教。

由此可見,謙虛是一種偉大的好學精神,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謙虛謹慎是成功人士必備的品格。具有這種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時能溫和有禮、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能虛心求教,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