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肝腎決定男人陽剛之氣 6. 心腎不交 失眠健忘手心燙(1 / 2)

第一章:肝腎決定男人陽剛之氣 6. 心腎不交 失眠健忘手心燙

水火相濟,人體陰陽才能平衡

在中醫五行學說中,人體的肝、心、脾、肺、腎這五髒分屬木、火、土、金、水五行,其中,心位居上焦,屬火,腎位居下焦,屬水。

中國古代文獻中有:“心為陽中之太陽”,認為心在五行中屬火,火有炎上的特性,溫熱向上,具有溫煦之功。心在八卦中屬離,《易傳》有雲:“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從離的卦爻符號可看出它用的是兩個陽爻(火),受製於一陰爻(水)。心也正如人體中的一輪紅日,在心陽氣的鼓動下,下焦之水蒸蒸而上交於心,以免其陽氣過亢,也就是要心腎相交才能克製心火,這個人才能健康不生病。

《靈樞·陰陽係日月》有載,“腎為陰中之太陰”,在五行中屬水,主水液。水性潤下,具寒潤、下行、閉藏之特性。在八卦中屬坎,《易傳》雲:“坎為水。”坎的卦爻符號也形象地說明了腎的功能屬性:兩個陰爻夾著一個陽爻,兩個陰爻為腎中之水,主靜。一個陽爻是腎中之真陽,主藏。腎中之真陽使腎中之水變為活水,真陽蒸騰腎水上交於心。

根據五行學說的生克理論(即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腎水當克心火,也就是說,腎陰的水液上濟於心,能夠滋養心陰,使心火不致過亢。而心的陽氣也要下降於腎,資助腎陽,使腎水不寒。如此,心助腎以陽,腎助心以陰,心腎互濟,水火相交,才能保持人體內陰陽的平衡狀態。這種心腎之間的生理現象,在中醫上叫做“心腎相交”或“水火相濟”。

心腎不交,失眠健忘

中醫認為,心屬火而藏神,腎屬水而藏精,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則為生理之常;心腎不交,水火不容,則為病理之變。由於外邪損傷腎陰,或久病傷陰,或房事過度、陰液暗耗,或思慮過度,情誌鬱而化火傷陰,或年老腎衰,腎精不足,就會引起腎水匱乏,不能上濟於心,心陽得不到滋潤,“心腎相交”的陰陽平衡關係必然遭到破壞,就會出現 “心腎不交”的病理變化。

一般情況下,心腎不交者,常表現為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潮熱盜汗等症狀。中醫常用交通心腎法來治療心腎不交所導致的各種病變,心腎不交又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

心腎陰虛,心火上炎而不下交於腎,或腎水不足不能上濟於心,導致心火亢。心煩不眠、舌紅苔黃等都是心火亢的症狀,治療時應當注重益腎水、降心火,以交通心腎,養心安神,可用黃連阿膠湯加減。

因思慮過度導致的心腎不交,證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暈健忘、遺精盜汗等,治療時宜用開通心竅法,宣氣除痰,醒神益智,以達到鎮心安神的功效,可用枕中丹加減。

心火亢盛,腎水不足,導致心腎不交,證見興奮難眠、心悸不安、白天嗜睡等,治療時宜用降水救火法,使心腎交於頃刻,達到治療失眠的目的,可用交泰丸加減。

胃不和則臥不安。心腎失於交通也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節,宿食不化使胃出了毛病,堵塞了陰陽水火上下的通路,有惡心納呆,噯腐吞酸,睡眠不安等表現,治療時宜用和胃消導法,排除壅塞,使經絡下通,陰陽得和,症輕者可用保和丸合半夏秫米湯,症重者可用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