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地學習是最佳的工作保障(1 / 1)

不斷地學習是最佳的工作保障

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時期,即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世界就是我們的大學,我們所遇見的人,所接觸的事物,所得到的經驗,都是這所大學中的教師。即使你真有向上的誌願,假使你真想補救你早年失學的損失,你應當記住,你每天所遇見的每個人,都能增長你的知識。

俗話說:“多一門技藝,多一條路。”隻有不斷學習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在一個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領帶領著小老鼠出外覓食,在一家人的廚房內,垃圾桶之中有很多剩餘的飯菜,對於老鼠來說,就好像人類發現了寶藏。

正當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大挖一頓之際,突然傳來了一陣令它們肝膽俱裂的聲音,那是一頭大花貓的叫聲。它們震驚之餘,便各自四處逃命,但大花貓絕不留情,不斷窮追不舍,終於有兩隻小老鼠逃避不及,被大花貓捉到,正要吞噬它們之際,突然傳來一連串凶惡的狗吠聲,令大花貓手足無措,狼狽逃命。

大花貓走後,老鼠首領憤憤然從垃圾桶後麵走出來說:“我早就對你們說過,多學一種語言有利無害,這次我就因此救了你們一命。”

假使你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受過相當的教育,你大可不必為此而灰心。如果你是工作數年自認“資深”的員工,也不要倚老賣老,妄自尊大,否則很容易被淘汰出局。那時候即使你是老板眼前的紅人,他也會為了公司的利益,舍你而去的。

從前有一個人,從一個生性懶惰、揮霍無度的人手裏買到了一塊田地,等到成交時已經是5月底了。以前那個懶惰的地主,在早春時分,不曾下種、不曾耕耘。許多臨近的人都去告訴這位新地主,說春天已過,除了種些蔬菜以外,種別的東西,現在已經太遲了。但是這個新地主是很有頭腦、很能幹的人;他下了些生長得為時較晚的穀類種子,並且得到了一次很豐盛的收獲——一次超過其他鄰居所得的收獲。這類事實的發生,不僅僅限於耕田,在人生的各方麵,都有後來居上的可能。

假使你真有向上的誌願,假使你真想補救你早年失學的損失,你應當記住,你每天所遇見的每個人,都能增益你的知識。假使你遇見的是一個印刷師傅,他能灌輸你許多印刷的技術;一個泥水匠,能告訴你建築方麵的技巧;一個普通的農夫,有他做人、做事的經驗,你能從他身上學到許多人情世故。

從每種可能的處所,努力攝取知識,這是使人知識廣博的唯一途徑。廣博的知識,可以使人胸襟廣闊、開通,不致流於狹隘、鄙陋。這樣的人能夠從多方麵去接觸人生,領會人生,這樣的人大致是饒有趣味的人,因為他們有著多方麵的知識和經驗。

一般不曾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往往有過於看重大學教育的趨向。一般因家境困難,或身體殘疾而無緣進入大學的人,總以為他們是遭受了一種不可複得的損失,以為在他們的一生中是一個永遠不可補救的缺陷。他們以為縱使日後怎樣的自修自習,還是沒有用處,於事無補。但就事實而論,那世間最有學問、最有知識、最有效率的人,往往是那些從未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甚至是那些連中學也沒有跨入的人,當然,這樣的人隻是少數。

不幸的是,許多成年人總以為人一過了感受性最強的青年時期,已成強弩之末,再受教育已經太遲了。

世間最可敬的就是那些仍然孜孜好學的中老年人,他們以此來補救少年失學的遺憾,利用全部的空閑時間,全神貫注地攝取知識,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充實、更偉大的人。

假使你覺得有些學校課目不容易理解,而懷疑你的學習與記憶力不如從前,那你不必因此而灰心。教育的意義非常廣泛,我們可以避開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課程。對於有些科目,成年人的學習力要比青年學生的學習力強得多,因為他有更多的經驗,更成熟的見解,更準確的判斷力。因為他們嚐過失學的痛苦,所以他們比任何人更愛學習。

有許多人在學校的時候,成績平平,但畢業後繼續自修,往往有驚人的表現,理由也就在此。

更進一步說,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時期,即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世界就是我們的大學,我們所遇見的人,所接觸的事物,所得到的經驗,都是這所大學裏的教師。隻要我們開放自己的耳目,那每一分鍾都可以攝取許多知識。然後在空閑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深思”的方法,將那些零碎的知識整理、組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