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娛樂養生:在美好的生活氛圍和高雅情趣中修身養性 打太極拳能調節神經係統
神經係統是調節與支配所有係統與器官活動的樞紐。人類依靠神經係統的活動(通過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以適應於外界環境並改造外界環境。人依靠神經係統的活動,使體內各個係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因此,任何一種鍛煉方法,如果能增強中樞神經係統的機能,對全身來說就有很好的保健意義。太極拳的特殊功效就在於此。
練習太極拳,要求做到心平氣和,精神內守,用意念引導動作,處處柔緩圓活,速度均勻而有規律。這就需要在與人體各個肌群相應的運動神經中樞之間,以及運動神經中樞與植物神經中樞之間達到高度的協調。這種有規律的調節過程提高了中樞神經係統緊張度,活躍其他係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麵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特別適合從事腦力勞動的人群練習。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使人的神經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易出現神經衰弱、精神分裂、抑鬱、煩躁不安等症。太極拳溫文爾雅,靜心修身,也可鬆弛神經係統,解除疲勞。此外,長期伏案工作、四肢軀幹得不到運動的人易患頸椎、脊椎、腰椎等病,這時也可以調過太極拳來調節。
細節提示:
打太極拳時,要根據各人不同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選擇一定的架勢,做到量力而行。如年高體弱的,可采取姿勢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壓、心髒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勢”等動作時,不可用力抬腿或下蹲。隻要意識上想到了,同樣可以得到鍛煉效果。
以琴為友,抒情人生
琴有很多種,如古琴、鋼琴、電子琴等。古今中外,很多長壽者都曾與琴為友,如世界鋼琴大王李斯特活到75歲;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享有高壽,他在談到音樂時說:“予嚐有幽憂之疾,退而閉居,不能治,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則樂之愉快,不知疾在體矣。”
常與琴為伴,可怡情養性,愉悅人生。古琴由於其樂器的形製、音色、樂曲題材、內涵、結構等因素,其音樂風格是傾向靜態的、簡單的、含蓄的、古淡的、陰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很多人在第一次聽琴樂時,甚至覺得這件樂器是無聲的。這也是為什麼古琴最適宜於夜深人靜時彈奏,因為這樣的環境才能與琴樂的風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相配合。
常彈鋼琴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心境更豁達。我們在專心練琴時,可以達到“神遊世界、物我兩忘”的境界,有助於修身養性。彈鋼琴還可以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因為鋼琴作品是所有樂譜中最複雜的,分析和理解這些樂曲,需要樂理知識、和聲知識、複調知識等,還要有較強的記憶能力、邏輯判斷能力等。
總的來說,以琴為友,不僅可怡情養性,鍛煉思維,還有延年益壽之功。
細節提示:
有專家指出,5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學習鋼琴,因為對於骨骼、關節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孩子來說,過早練習鋼琴,會影響他們的手部骨關節、韌帶生長發育,嚴重者還可能導致骨骼發育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