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9.越簡單,越快樂(2 / 3)

西方包括美國的許多人,現在倡導過一種“簡單的生活”。他們試著離開汽車、電子產品、時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樂。這被稱作“草根運動”。他們強調簡化自己的生活,而非完全拋棄物欲。《不要為瑣事煩惱》一書的作者在書中談了他自己是如何“簡單生活”的——

我在幾年前換了辦公室,新辦公室比原來的便宜,使我減少了一些財務上的壓力。另外,新辦公室離家很近,以前需要15分鍾的車程,現在隻要5分鍾就可以了。我一年幾乎要工作50周,現在這個簡化的策略,使我無形中一年省下了200個小時。當然,以前的辦公室看起來氣派一些,但現在回顧起來,真是不值得為那“氣派”付出那麼多。

在中國的城市青年中,與一些仍孜孜追求物質財富的同齡人不同,另外一些年輕人也開始過起了簡單的生活。《北京青年報》介紹了一個叫楊景的青年人。他自稱是一個崇尚簡約的人。在周圍的人都熱衷於大搞居室裝修的時風中,他住的房子沒有裝修就“白著”住進去了。他說:“裝修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裝修。”“房子是給自己住的,不是給別人看的。”他還略帶幾分鄙夷地說:“將自己居住的房子裝修得像個五星級賓館,簡直是太土了!”在他看來,由著個性簡單地裝修一下,更順眼、更舒服。在吃的方麵,像楊景這樣的年輕人認為粗茶淡飯足矣。穿的方麵,簡潔樸素就好。

也許這些年輕人的做法並不符合大多數人的風格,但對於我們這個以過度消費、瘋狂追求時髦而犧牲掉人生真正快樂的世界來說,他們是明智的一群。

“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隻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隻是常。”有“布衣將軍”之稱的馮玉祥生活就很簡單。1934年春,蔣介石派孫科去拜訪馮玉祥。馮玉祥以慣常的家常飯招待,吃的是饅頭、小米粥,隻有四樣小菜。孫科吃得很香,說:“我在南京吃的是海參魚翅,卻沒有馮先生的飯菜香甜。真怪!”怪嗎?在崇尚簡單生活的人看來,這才是生活的真味。

簡單的生活是快樂的源頭,為我們省去了多少欲求不得滿足的煩惱,又為我們開闊了多少身心解放的快樂空間!

9.2快樂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生活中,有很多人之所以過得不快樂,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快樂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我們根本沒必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裏,快樂是自己的事情。我們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指揮,自己把握快樂。

從前,在威尼斯的一座高山頂上,住著一位年老的智者。至於他有多麼的老,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智慧,沒有一個人知道。人們隻是盛傳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問題。有兩個調皮的小男孩兒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可以愚弄他,於是就抓來了一隻小鳥放在手心,一臉詭笑地問老人:“都說你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問題,那麼請你告訴我,這隻鳥是活的還是死的?”老人想了想,完全明白孩子的意圖,便毫不遲疑地說:“孩子啊,如果我說這鳥是活的,你就會馬上捏死它;如果我說它是死的呢,你就會放手讓它飛走。孩子,你的手掌握著生殺大權啊!”

同樣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牢牢地記住這句話,每個人的手裏都握著關係成敗與哀樂的大權。

有一個人夜裏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看到一位頭戴白帽,腳穿白鞋,腰佩黑劍的壯士,向他大聲叱責,並向他的臉上吐口水……於是他從夢中驚醒過來。

次日,他悶悶不樂地對他的朋友說:“我自小到大從未受過別人的侮辱。但昨夜夢裏卻被人罵並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這個人來,否則我將一死了之。”

於是,他每天起來便站在熙來攘往的十字路口尋找夢中的敵人。他始終沒有找到這個人。

人常常會假想一些敵人,然後累積許多仇恨,使自己產生許多毒素,結果把自己活活毒死。

莎士比亞曾告誡我們:“使心地清靜,是青年人最大的使命。”心中懷著一股怒氣,受傷害最大的是自己,不如靜下心來,尋找自己的快樂。

一位朋友講過他的一次經曆:“一天下班後我乘中巴回家。車上的人很多,過道上站滿了人。站在我麵前的是一對戀人。他們親熱地互相挽著。那女孩兒背對著我。她的背影看上去很標致,高挑、勻稱、活力四射。她的頭發是染過的,是最時髦的金黃色,穿著一條最流行的吊帶裙,露出香肩,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孩兒,時尚、前衛、性感。他們靠得很近,低聲絮語著什麼。女孩兒不時發出歡快的笑聲,笑聲不加節製,好像是在向車上的人挑釁:你看,我比你們快樂得多!笑聲引得許多人把目光投向他們。大家的目光裏似乎有豔羨。不,我發覺他們的眼神裏還有一種驚訝,難道女孩兒美得讓人吃驚?我也有一種衝動,想看看女孩兒的臉,看看那張傾城的臉上洋溢著幸福會是什麼樣子。但女孩兒沒回頭,她的眼裏隻有她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