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千萬不要變成購物狂
很多女性朋友或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曆:每當與家人、朋友或者同事之間產生什麼矛盾,心情很鬱悶的時候,就會通過瘋狂購物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醫治”自己的傷痛。每當這時,錢包裏的錢仿佛變成了你的仇敵,一定要把它們全部消滅幹淨,心情才會恢複平靜。
其實,現實生活中好像絕大多數女人天生都有很強的購物欲望,這好像是一種很自然的本能,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就像貓喜歡魚一樣簡單。隻不過,有些人的這種購物欲望慢慢發展成為一種病態,到了難以控製的地步,於是就變成了人們常說的“購物狂”。“購物狂”對商品有一種病態的占有欲,她們在麵對琳琅滿目的商品時,會毫不猶豫地大掏腰包,哪怕是對自己來說毫無用處或者是重複購買的商品,也會在所不惜。她們隔三差五逛超市,逛商場,而且每次去必定會有所“收獲”;有的人甚至發展到一天不買幾樣東西,心情就會鬱悶無比的境地。當然,這樣做的後果,隻會讓自己的錢包變得空空如也。
電影《購物狂》集中展現了幾種不同類型的購物狂。國際學校幼兒園教師芳芳(張柏芝飾)帶著一大幫學生到商場進行活動教學,誰知,她無間中看見了自己喜歡的名牌服裝,購物欲難以控製,於是便丟下一班小朋友,忘我地購起物來。結果學生四散,芳芳最後難逃被解雇的命運,還被家長們控告上了法庭。但是,雖然被官司纏身,芳芳仍不忘購物——為出庭應訊買新衣服。由於丟了工作,又沒有多少積蓄,所以芳芳債台高築。
法官發現芳芳購物成狂,於是便請來精神科醫生小鳳為她進行心理評估,結果顯示,無父無母,由孤兒院修女養大的芳芳是一個天生的快樂購物狂,心理沒有病,一切都是基因在作怪。小鳳為她介紹了一位心理醫生,希望她去接受治療。後來,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芳芳逐漸改掉了瘋狂購物的習慣。
不久,芳芳遇到了一個購物時喜歡與別人搶東西,可搶到後又後悔的男人何窮富,芳芳認定窮富同樣有購物狂症狀,建議窮富去看醫生,但窮富生性吝嗇,嫌看醫生費用貴。芳芳以為窮富跟自己一樣債台高築,同情窮富,於是就充當起醫生教窮富治療購物狂的省錢方法。沒想到,窮富原來是城中上市集團的大老板,坐擁過百億身家,他把芳芳教他的省錢方法用在生意上,令公司大賺了一筆,而且在芳芳的教誨下,他也慢慢控製了瘋狂的購物欲望。
其實,電影裏還有一個殿堂級的購物狂,那便是心理醫生小鳳。她買的東西多到要用倉庫來存儲。
幸運的是,最後這幾個購物狂都改掉了惡習,而且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據張柏芝透露,鋪滿整個片場的物品幾乎都是她的私人珍藏,包括內衣褲,總值高達80萬港元。張柏芝承認,在現實生活中她也是一個有購物癖好的女生,衣服多得誇張。其實,大多數女人都有天生的購物欲,借購物來發泄,讓自己開心,隻不過程度有輕有重而已。
然而,你不是電影裏的女主角,最後可以遇到了夢想中的“金龜婿”,你也不是電影之外的大明星,可以有足夠的資本“血拚到底”,你或許隻是一個普通的小白領,或者是更普通的打工妹,如果一不留神變成了“購物狂”,那麼不僅會讓錢包變得空空如也,也會給自己的精神帶來巨大的壓力,最後在重重壓力之下讓自己崩潰。
其實,每個“購物狂”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動機,也就是她們試圖掩蓋的導致她們瘋狂購物的內在原因,比如孤獨、焦慮、緊張、失落、自卑等情緒。實際上,她們錯誤地認為通過瘋狂購物這種行為可以讓自己變得開心,變得更接近理想的生活。但是,這其實隻是一種可以讓人舒緩壓力的方式,並不能滿足對生活的渴望,而隻能暫時忘卻痛苦。
而且,對於“購物狂”來說,經濟上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而這種代價的背後就是生活的困窘,危害是很嚴重的。當然,既然是“病”,那麼就有醫治的辦法,“購物狂”當然也不例外。但是和其他病比起來,這種病主要得依靠自己來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