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甘心平庸,有再高的學曆也沒用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成功的人,一種是失敗的人。而與之對應的是,成功的人總是不甘於平庸,總是對成功有著強烈的追求;失敗的人則總是甘於平庸,不思進取,在原有的位置上停滯不前。人們常說:“心態決定成功。”一個甘於平庸,不思進取的人,即使擁有再高的學曆,也不可能出人頭地,賺到大錢。
學曆隻是知識構成的一種體現,並不決定著一個人能否成功。一個低學曆的男人,隻有擁有了拒絕平庸的心態,才能夠成功。拒絕平庸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欲望,你拒絕平庸,那麼你的人生就會拒絕平庸。欲望改變,思路才會改變;思路改變,行動才會改變;行動改變,結果才會改變。當你抱著一個拒絕平庸的心態上路,學曆完全不會成為阻礙你成功的因素。
李玉良是山西芮城人,因為家裏窮,隻讀到初中就出來工作。他開始時一直在一家刺繡廠上班,並且成了家有了孩子。可是後來廠子不景氣,工資總是不能按時發放,養家糊口成了他最操心的事。在朋友的幫助下,他跳槽到了一家銀行上班。他工作很賣力,也很受領導賞識,幾年後成了人事主管。這期間,由於芮城地區盛產蘋果,果農又多半運到廣州銷售,銀行為開展業務,便派李玉良常駐廣州,讓他為當地果農辦理彙款業務。
後來他發現,從當地到廣州,公路旁的加油站並不是很多,但是路卻越修越寬。這一發現讓李玉良興起了辦加油站的想法。但是他並沒有衝動,而是做了些調查。經過調查,他發現由芮城到廣州一個來回就需要1100多公升汽油,汽車每走三四百公裏就必須加一次油,整個路途需三個加油站。特別是果農都喜歡到三門峽加油,因為三門峽可從三省進油,價格比芮城每公升低2角錢。他覺得這是個掙錢的好機會,於是他便停薪留職下了海,開始了自己的計劃。
他先與合夥人在廣東清遠投資辦了個加油站,掛上專門招待運城地區老鄉的招牌。為招攬顧客,他們還提供食宿、換車胎以及為資金一時周轉不開的老鄉提供幫助。接著來到三門峽,他找了一個瀕臨倒閉的加油站進行合作,因為這個加油站的生意冷清,合作費用自然低。合作後他們掛上了標語牌:“車行萬裏覓知音,運城老鄉在這裏,遇到困難需幫助,隨時為你解憂愁”。這種做法極易喚起同鄉司機的親切感,當天晚上便有五輛車進駐。因為他們各項服務都非常周到,名聲越來越大,生意也越來越好。曾有一天,該油站光運城地區的車就來了150輛。
後來,李玉良又與武漢一個加油站合作,也打出為運城老鄉提供各種服務的招牌。因為他發現從三門峽到武漢,車一般又都沒油了。事實證明了李玉良的看法,這一次合作效果甚佳。
但對於不滿足的李玉良來講,他感覺加油買賣利潤小,總想找點新門路。後來經過觀察發現,當地果農的車一般是大卡車,如解放141、142,由於路程長,載重量大,加之晝夜連軸轉,使用周期短,兩三年就要淘汰,而一輛小解放半截車往往能用上七八年。於是他腦瓜一轉,決定搞大卡車代理。為了使更多不能一次支付車費的果農買車,他決定實行分期付款的方法。
計劃好之後,李玉良就開始了行動,他在太原、西安、運城地區找了多家合作夥伴,但談得都不是很理想。最後找到山西通達集團,雙方一拍即合,沒用多長時間便銷售了50輛。之後,又增到70多輛。至此,他仍不滿足,一心想著怎樣才能在車上再做點賺錢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