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隻有執著於賺錢,才能挖到金礦(1 / 2)

第八章 隻有執著於賺錢,才能挖到金礦

法國思想家福柯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曆史上,平庸者成功和聰明人失敗一直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專家通過仔細分析,發現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在於,那些看似愚鈍的人有一種頑強的毅力,有一種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如磐石的決心,有一種從不受任何誘惑、不偏離自己既定目標的專注力。是專注力使所謂的平庸者最終獲得成功,而所謂的聰明人恰恰由於聰明而缺乏專注力最終導致失敗。專注對於人生太重要了,有化腐朽為神奇之動力。”

尼采也說過:“始終全神專一的人可免於一切的困窘。”這種專注用在賺錢上就是執著。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終將一事無成;隻有那些執著於賺錢的人,才能挖到金礦。從四川農村來北京闖蕩的打工仔胡文俊就是因為執著而成為了年薪過百萬的成功人士。

胡文俊是四川樂山人。1989年,剛剛初中畢業的他因家境困難,隻得輟學回家。輟學後的胡文俊與村裏幾個夥伴去了山西一家磚廠打工,一年可以掙3000元錢。雖然工作很苦,但是解決了溫飽問題,這令他覺得很滿足。

如果事情就這樣持續下去,胡文俊可能仍是這家磚廠的普通工人。但是一件事情改變了胡文俊的整個人生。那是1994年年末,胡文俊回家過春節,正碰上村裏一個在北京當兵的朋友回來探親。兩人是從小玩到大的哥們,以前彼此各方麵水平差不多,可現在人家卻能夠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說起在北京的見聞更是滔滔不絕,這令他自慚形穢,心中萌生了要去北京見見世麵的想法。

可是,去北京後靠什麼謀生呢?胡文俊發愁了,自己一沒文憑,二沒北京戶口,三沒技術。為了能夠有個安身之本,他決定先學門手藝。於是,他到成都的一個廚師培訓班強化訓練了40天,拿到了一個二級廚師證。

1995年10月,他懷揣幾百元錢,帶著自己的夢想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北京。朋友幫他在一家川菜酒樓找了一個打雜的活,包吃包住,每月工資250元。他幹活非常認真,洗碗、切菜和打掃衛生等活兒都做得一絲不苟。幾個月後,老板讓他做了一名專職切菜工,工資漲到了800元。

但是在酒樓幹了一年後的胡文俊卻萌生了另找工作的想法,因為廚房的工作永遠不會讓自己賺到大錢。可是,該找什麼新工作呢?他想,自己的學曆不高,又沒有北京戶口,隻能找對這些要求不高的工作。當然如果還是做掙錢少的苦力活,就不如不動……他想來想去,覺得隻有做銷售工作最符合這些要求。隻是,他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怎麼能幹好銷售這一行呢?但他轉念一想,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口才也是能夠鍛煉出來的。

有了這樣的想法,胡文俊就開始留意招銷售員的廣告。1997年7月的一天,他在人才市場上正碰到一家房地產代理公司招聘業務員,發現該公司對戶口、學曆、經驗都沒有要求,便馬上擠上前去報名,居然被錄取了。但是進了公司後他才知道招的是發單員,而不是業務員,底薪隻有300元,還不包吃住;如果發出的單做成了生意,才有一點提成。這樣的待遇讓胡文俊陷入了沉思,要想憑這點錢在北京養活自己是很難的,但他又一想:隻要我幹得好,以後肯定有更好的發展。於是他就留了下來。

他的新工作是到一些酒樓、停車場、夜總會和寫字樓等高收入人群發廣告單。為了能夠賺到大錢,他工作非常賣力,每天早晨6點多鍾就出去,晚上12點還在路邊發宣傳單。但發單子時他仍然很靦腆,不好意思看對方的眼睛,顯得很自卑。

那時正是夏天,站在烈日下發單子,一會兒工夫就全身濕透了。不到一周,他的臉就曬得脫了皮。他連續拚命幹了3個月,發出去的單子最多,反饋的信息也最多,可就是沒有一單生意做成功,這讓他很鬱悶。

這樣幹到第4個月時,胡文俊有些灰心了,主管看出了他的想法,就對他說:“你這幾個月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沒有成果確實有運氣不好的成分在裏麵,但你的努力並不都是無效的,你的一些客戶正在談著,你幹嗎不堅持呢?隻要你再執著點,一定會有效果的。”果然,一周後,被胡文俊發單吸引過來的兩個客戶購買了房子。他第一次拿到了提成,雖然隻有區區幾百元,但是對他而言卻是最大的鼓勵!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讓他領悟到了幹好工作的第一個道理:隻有堅持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