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模仿可以,但更要學精髓(1 / 2)

第八章 模仿可以,但更要學精髓

錢鍾書曾經說過:“模仿引進創造,附庸風雅會養成內行的鑒賞,世界上不少真貨色都是從冒牌起的。”運用模仿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以說是一種借鑒他人經驗來獲得自身成功的方法。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的報紙曾經刊登了一則名為“一個針孔價值百萬美元”的報道,報紙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報道一個小發明。據說這一發明就是通過模仿來獲得的。

當時,美國製糖公司每次把糖輸出到南美時,砂糖都會在海運中變得潮濕、變質,損失很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花費了許多時間和金錢,邀請專家從事研究,但始終找不出一個良好的方法。

該公司有個工人,他也在動腦筋,希望能夠想出一個簡單的防潮法。後來他終於發現在糖包裝盒的角落處戳個針孔,使它通風,就能達到防潮的目的。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個針孔,竟然使糖橫渡大西洋而不再變得潮濕了。這位工人也因此獲得了豐厚的報酬。

一位先生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立即激起一股模仿的衝動,希望自己也能夠戳個洞防濕或防蒸汽,以獲得豐厚的利潤,於是他便潛心開始研究。

他的實驗並沒有白費,經過許多次的嚐試,他最後發現,在打火機的火芯蓋上鑽個小孔很有價值。普通打火機注一次油隻能維持10天,打孔之後,卻能一次注油保持50天之久。他馬上向政府申請專利,然後開始大量生產這樣的打火機,結果銷路極佳,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隻因為模仿了一個很普通的針孔,就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可見,善於模仿確實是走向成功的捷徑。也就是說如果你看見某個人做出令你羨慕的成就,那麼你隻要找出一種方式去模仿他,分毫不差地學習他運用腦子和身體的方法,你也就能夠做出和他相同的成就。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沃爾瑪連鎖百貨公司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曾經說過:“其實我做的每一件事的方法都是從別處學來的。”

潛能開發權威安東羅賓也曾說:“在我看來,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徑。也就是說,如果我看見有人做出讓我羨慕的成就,那麼隻要我願意付出時間和努力,也可以做出相同的結果來。”

鋼鐵大卡王安德魯?卡耐基在成功以前經常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留意他們的一舉一動,研究他們的信念,模仿他們的做法,終於成就他成為世界首富。

許多人能解決問題或是獲得成功,都是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並加入自己獨特的元素,從而將原本屬於他人的創意變成了自己的創意。

當然,模仿別人已有的成功辦法,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生硬照搬,不然就成了“東施效顰”、“邯鄲學步”了。模仿別人,更要學其精髓,並且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正如齊白石老先生教育學生時說的:“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其實,模仿本身就是創新的手段之一,創新並不排斥模仿,從成本與效率的角度看,創新中應該包含模仿。有創新性的模仿,本身也是一種創新。

有這樣一則寓言,講述了模仿不當的危害性:

有一個人到樹林裏砍樹。當他砍倒了一棵樹,就開始動手把它鋸成木板。他在鋸樹的時候,把樹幹的一頭擱在樹墩上,自己騎在樹幹上;還往鋸開的縫隙裏打一個楔子,然後再鋸,過了一會兒,又把楔子拔出來,再打進一個新地方。

這時,一隻猴子坐在一棵樹上看著他幹著這一切,心想:原來伐木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