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抓住社會的“熱點”
在社會生活中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事件,有些事件發生後就過去了,除了當事人以外沒什麼人會記得,而有些事件則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當這些事件成為人們生活的焦點時,它也就成為社會的“熱點”,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大部分人麵對這些“熱點”,都隻當作是生活中的一點波瀾,茶餘飯後的一點談資,但是精明的人卻能夠從中挖掘出巨大的商機,賺取大量的財富。米老鼠的設計者沃爾特?迪士尼就是這樣一個人。
1923年,沃爾特?迪士尼帶著米老鼠的夢想來到好萊塢的時候,有聲電影尚未問世,好萊塢看上去還是死氣沉沉的。此前,嚴格說來,這裏隻是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的一個郊區。“HOLLYWOOD”還沒有成為一個有關電影的特有名詞,在英語裏它隻是冬青樹林的意思。
沃爾特?迪士尼是個漫畫家,他沒有接受過很高的教育,他隻是憑借著對漫畫的喜愛才來到了好萊塢,他想在這拍攝一部《羅賓漢》式的英雄卡通片。
到了1927年的10月6日,《爵士歌手》在紐約華納劇院首映,這是第一部有聲電影的公映,好萊塢自此繁榮起來。沃爾特發現卡通片將不可避免地進入有聲時代。
當時,美國飛行員林德伯格首次飛越大西洋的壯舉,振奮著每一個美國人。市麵上人們對於民族英雄的崇拜熱度不減。
沃爾特打起了英雄的主意。他想抓住這個社會熱點,讓夢想中的米老鼠開飛機,他認為觀眾一定會喜歡的。於是,沃爾特根據林德伯格的事跡,構思了一個簡單、有趣的故事。這就是《米老鼠係列影片》第一部——《瘋狂的飛機》。
1928年5月10日,《瘋狂的飛機》在好萊塢日落大道的電影院試映。試映中,每到有笑話的段落,沃爾特就讓劇院的風琴師配上音樂。但這依舊沒有打動觀眾,對於這個由老鼠扮演的民族英雄,人們還不太接受。
後來,沃爾特又用最後的資金拍了兩部米老鼠短片。在第二部《騎快馬的高卓人》中,米老鼠是一個勇敢的騎手;在第三部《威利號汽船》中,米老鼠又成了一個能幹的船員。
空前反響就取決於第三部,這是一部聲音和動作相配合的卡通。幾經周折,《威利號汽船》的錄音終於合成了。
1928年11月18日,《威利號汽船》在紐約市七十九街的殖民大影院上映,它是第一部公映的有聲動畫片,在《幫會血門》正片之前放映,反響異常熱烈,甚至有很多觀眾專程為了看米奇而到電影院,並非為了看正片。
這在那個強盜片風行的時代的確是個異數。輿論評價,在8分鍾的時間裏,音樂和動作配合得天衣無縫。這句話,在當時已經是對有聲電影質量的最高評價。
就在這時候,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危機爆發了。雖然之前,美國也曾經曆過股市恐慌與金融蕭條,但沒有哪一次像1929年經濟危機對美國普通市民的生活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他們一生的積蓄在幾天內煙消雲散。有人在豎立在汽車上的牌子上寫道:“100美元可買下這輛轎車。在股市上喪失了一切,急需現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