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獨家提供著通往中國內地的輸電線,是香港經濟的晴雨表,享有頂級地產商和零售商的美譽,擁有全球最大的移動手機運營商的頭銜。他是一位締造了過去半個世紀亞洲最重要的傳奇之一的人,他對於華人世界的作用,隻有洛克菲勒之於美國的作用堪與媲美。
他的公司被美國《商業周刊》譽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他統領的“和黃”集團被美國《財富》雜誌封為“最賺錢的企業”。
這個人就是李嘉誠。
李嘉誠是個神話,更是個“超人”。他14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鬥皆以“超越”為主題:從超越平凡起跑,為超越對手努力;達到巔峰,超越巔峰;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獲得的每一項成功背後所蘊涵的複雜性,遠遠超出了他的美國或者歐洲同輩。
叱吒香江,縱橫海外,李嘉誠在今天已是“成功”與“奇跡”的代名詞:他擁有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四家上市公司,業務遍及全球各地。李嘉誠本人也於2006年榮列世界富豪榜第9位,成為有史以來華人最傑出的企業家之一。可以說,有華人足跡的地方,就會有李嘉誠的名字。
他聲名赫赫,不僅僅是因為他是這個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不僅僅因為在香港他創下華資財團吞並外資財團的先例,成為華人入主英資財團的第一人。縱觀李嘉誠傳奇的商海生涯,他最為成功之處是在掌控一個資產逾萬億的企業帝國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審時度勢、運籌帷幄的管理之道。
2006年4月,30多位中國內地的頂尖企業家共同拜訪李嘉誠,其中包括傅成玉、李東生、牛根生、郭廣昌、馬雲這些中國最炙手可熱的人物。麵對著這群後起之秀,時年已78歲高齡的李嘉誠暢談自己積累了半個多世紀的管理心得,從自身修為到企業管理,使得這些朝聖者獲益匪淺。
一生搏擊商海的李嘉誠對管理有著最深刻的體會。李嘉誠認為,管理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不是懂得說上兩個管理名詞就可以了,而是要在商業秩序模糊的地帶力求建立正確的方針。
李嘉誠指出,這路並不好走,企業核心責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盡量擴大自己的資產價值。商場每一天如嚴酷的戰爭,負責任的管理者捍衛企業和股東的利益已經筋疲力竭。永無止境的開源節流,科技更新及投資增長,卻未必能創造就業機會,市場競爭和社會責任每每兩難兼顧,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管理實在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
李嘉誠深得中國傳統文化之真傳,但他絕不是唯東方文化論者,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有好的一麵,也有不好的一麵,應該取其精華。這些主要體現在他的人本管理上,如他在用人時十分重視注入感情因素,提倡寬厚為懷的“仁愛”思想,從而贏得了全球職業經理人的尊敬。李嘉誠所說的自我管理,也與中國儒家的“修身”思想一脈相承。在李嘉誠的管理製度層麵,我們看到的主要是西方的管理思想,及西方的民主與自由的理念。他在做事時,也時時以西方提倡的“製度”和“理性”為原則。
“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是李嘉誠的座右銘,也是企業管理的至高境界。從他的商業實踐我們可以看出,李嘉誠的管理之道是建立在中西文化融合基礎之上的混沌管理,他的管理智慧糅合了中西哲學最精華的東西。李嘉誠管理風格的融合性,表明他對管理科學與藝術有著非凡的把握。
正如他自己所說:“以外國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國人的管理哲學,以及保存員工的幹勁及熱忱,將無往而不利。”也就是說,他以中國文化為手段,以西方企業製度貫穿於企業領導工作的始終。李嘉誠在管理中所實踐的文化,無疑代表了新世紀中國企業經營管理的方向。
本書全方位透視了李嘉誠作為一個優秀管理者的商學理念和管理法則,揭秘了李嘉誠高人一籌的管理心得和他獨一無二的生意經;在內容安排上,本書每章節前均有李嘉誠的原話為點睛,節後有凝煉的智慧總結,可謂生動鮮明,有理有據,力求深入淺出地為讀者清晰闡釋李嘉誠不同尋常的管理智慧。閱讀本書,您不僅可以感受李嘉誠的人格魅力,更能深層次地領略李嘉誠在管理方麵的遠見卓識。
如果您是個雄心勃勃渴望一展宏圖的人,如果您想在商場上奮力打拚出自己的天地,那您就要從李嘉誠的管理智慧中汲取力量,像他一樣思考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