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人為本,洞悉人性——李嘉誠人本管理 1.以人為本,“仁愛”治企(1 / 1)

第一章 以人為本,洞悉人性——李嘉誠人本管理 1.以人為本,“仁愛”治企

一個人想要下屬全心全意為自己服務,那麼你一定要讓他看到希望所在,這樣他才會拚搏向上;你要給予他一定的後備保障,這樣他才會免除後顧之憂,一心向前;你要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重視,這樣才能讓他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更加自信,更加努力。總之一句話: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他們,使他們願意為自己服務。商場、人生莫不如此。

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我對我的員工隻有一個簡單的辦法:一是給他們相當滿意的薪金花紅,二是你要想到他將來要有能力養育他的兒女。所以我們的員工到退休的前一天還在為公司工作,他們會設身處地的為公司著想,因為公司真心為我們的員工著想。

——李嘉誠

李嘉誠曾這樣談過企業的“以人為本”:一個企業要發展,一定要有好的文化氛圍,小企業的管理者要爭取每樣事情親自處理,所謂“力不到、不為財”。至於大型企業,則一定要有組織。而最難做到的就是建立良好的聲譽,樹立起主要行政人員對公司的信任感,令他們相信公司會有更好的前途。同時,也要令員工明白他們工資與分紅愈來愈多時,他們的工作能力要同時配合,這樣公司才能夠維持。李嘉誠對儒家思想的運用上,吸收了寬厚為懷的“仁愛”思想,並與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相融合。

日本的一些企業,新員工報到的第一天,通常要做“埋骨公司”之類的宣誓。李嘉誠卻從不苛求員工做出終身效力的保證,他是通過做到一些對員工有益的事,讓員工覺得公司值得為之效力終身。所以,在長實的發展過程中,並非沒有跳槽的,但總體上公司行政人員十分穩定,流失率極低,可以說微乎其微。

李嘉誠對員工既寬厚,又嚴厲。長實的員工回憶說:“如果哪個員工做了錯事,李先生必批評不可,不是小小的責備,而是大大的責罵。他真要急起來,惱起來時,半夜三更掛電話到員工家,罵個狗血淋頭的也有。”

李嘉誠的罵,並不是喜怒無常的“亂罵”,總是“罵到實處”。當然,也有罵錯之時。一旦罵錯了人,他也會知錯就改。往往在他冷靜後,便會向被批評者賠禮道歉,說明道理。看來李嘉誠先生的“罵”術也很不一般。

一般而言,在長實公司,越為李嘉誠看好的職員,所挨的批評越多、越嚴厲。他們經受過李嘉誠一段時期的“錘打”之後,通常又能升職和加薪。

以人為本需要前提和條件。這個人如果是一個合格員工,起碼有三點最基本的要求,一要有信仰,就是認同公司核心價值觀的一種信仰;二要有信任,因為企業是一個團隊組織,沒有信任是不可能成為團隊的;三要有信用,就是自己幹的活要對得起自己的工資,這就是最基本的信用關係。

對於這樣的合格員工,李嘉誠說:“要吸引及留住好的員工,要給他們好的待遇及前途,讓他們有受重視的感覺。當然,還要有良好的監督和製衡製度,這是一定要有的,不管怎麼樣,都要有個製度,不能山高皇帝遠。否則,一個好人也會變壞。”

香港作家何艾翔曾這樣評論李嘉誠說:“任人惟賢,知人善任,既嚴格要求,又寬厚待人。”“李嘉誠成功的關鍵,是他融會了中西文化的精華,采用西方先進的管理方式。”

在人才使用和管理上,李嘉誠確實顯露出了高人一籌的眼光和胸襟。

中國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會將許許多多的優秀人才拒之門外。這樣的管理,也許憑創業者的傑出才華可以顯赫一世,但很難維持第二代的輝煌,更難像一些具有先進管理製度的企業百年興盛,基業長青。

西方的管理方式可以給人提供自由的平台,不會埋沒人才,但西方管理方式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不像華人經商那樣富有人情味,研究和計劃十分周密,但過於理性,決策周期相對較長,不像華商握一握手,便達成決議。

李嘉誠把中西方管理的精粹融為一體,既表現出重情義、講仁德的一麵,也表現出了拚強手、搶先機的一麵。這種中西融合的人本管理方式和理念,在眾多企業家中並不多見。

李嘉誠認為,以人為本的真正概念是雙重的。當員工每日辛辛苦苦做完一天的工作,邁著疲憊的步伐回家時,企業應該保證給予他的忠實員工以優厚的待遇,使得員工能夠衣食無憂。這就是以人為本。因此說以人為本不是前提,而是結果。以人為本是要求我們的員工通過辛勤的勞動,獲得合理的報酬,和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才是最大的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