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人為本,洞悉人性——李嘉誠人本管理 3.重視與員工的溝通(2 / 2)

從目的上講,溝通是共同磋商的意思,即團隊成員們必須交換和相互適應彼此的思維模式,直到每個人都能對所討論的意見有一個共同的認識。簡單地說,就是讓他人懂得自己的本意,自己明白他人的意思。隻有達成了共識才可以認為是有效的溝通。團隊中,團隊成員越多樣化,就越會有差異,也就越需要隊員進行有效的溝通。

在團隊溝通中,言談是最直接、最重要和最常見的一種途徑,而有效的言談溝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傾聽。作為團體,成員的傾聽能力是保持團隊有效溝通和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條件;作為個體,要想在團隊中獲得成功,傾聽是基本要求。有研究表明:那些是很好的傾聽者的學生比那些不是的學生更為成功。在工作中,傾聽已被看作是獲得初始職位、管理能力的重要必備技能之一。

許多人不懂得溝通的技巧,他們認為,溝通就是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如果團隊同伴不喜歡也沒辦法。事實上,這樣毫無效果的溝通還不如不作溝通。

通常可以看到的情景是,公司在開會,都是老板一個人在說,其他人隻是看著文件或麵無表情。老板一征詢意見,其他人就會紛紛點頭同意——也隻能點頭同意,因為員工沒有開口的機會。管理者的行為就是員工最好的示範,而且一個人運用時間的方式,代表做事情的優先級,可以看出這個人重視或輕忽什麼事情。如果領導者願意放下架子溝通,多花一點時間溝通,一定可以帶給其他經理人深刻的啟發,讓大家知道溝通是公司裏麵最重要的事情。

李嘉誠是一個善於溝通的人,他認為在團隊中,要和別人有效地溝通必須要懂得傾聽。李嘉誠經常會講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森林中一棵樹倒了下來,那兒不會有人聽到,那麼能說它發出聲響了嗎?”借用這個道理,李嘉誠反問:“在一個團隊裏,如果你說話時沒人聽,那麼能說你進行溝通了嗎?”

很多管理者時時刻刻把前景掛在嘴上,卻忘了前景隻是一個目標,是對未來的描繪。前景能幫助人們了解最後的成果將會是如何,使人更明白在麵臨決策時刻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一種行動和執行的成果,而不是過程。許多企業管理者把大量時間、精力與資金花費在口號與宣言上,但卻收效甚微。因為喊口號很簡單,難的是讓所有人都相信這些宣言和價值觀,這就需要一種溝通,一種雙向的,而非傳教式的溝通。所以,要想凝聚共識,使員工產生上作熱忱,帶動所有的員工往共同的目標邁進,溝通能力非常重要。正是在這個方麵,李嘉誠給我們作出了典範。

命令是單向的,上對下的,溝通是雙向的,可以是上對下,也可以是下對上,或者是平行的。溝通不良導致企業產生無法避免的問題,即生產力、品質與服務不佳,使得成本增加。創造一個開放、合作、信任,重視與全體員工分享信息的工作環境可以吸引並留住傑出的員工。溝通是管理的靈魂,失去有效的溝通,企業文化和管理製度將是一紙空文。架設溝通渠道,必須製定有效的溝通製度。學習需要溝通,創新需要溝通,管理需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