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池穴的位置正好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取穴時,先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上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那一側的皺褶上按壓,在中心處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這個點就是陽池穴的所在。
圖:陽池穴
刺激陽池穴,最好是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最好是兩手一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隻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內。
陽池穴不僅可以治懼冷症,還可以調節內髒器官的功能,因此對感冒、氣喘、胃腸病、腎功能失調等疾病都有助益,稱得上是“萬能穴位”。
你還要這樣做——
手腳冰冷的保養小秘訣:
1.天氣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多吃一些溫補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海參等食物,可暖中補虛、禦寒去濕。
2.平時也可用枸杞子、紅棗、人參、龍眼肉、生薑衝泡茶水飲用,對改善手腳冰冷也有一定的功效。
3.每天堅持熱水泡腳20分鍾左右,就會感覺到全身發熱。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
4.運動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改善神經末梢血液流通不足等症狀;運動時以微汗為宜。
?支溝穴——減輕胸脅疼痛的小助手
【位置及取穴】:在前臂背側麵,於外關穴向上,用拇指比一橫指處取穴。
【功效及主治】:清三焦,降逆氣,通腸腑。主治耳鳴耳聾,胸脅痛,嘔吐,便秘等。
所謂的胸脅痛是指一個或幾個肋間神經分布區出現疼痛,咳嗽、噴嚏、深呼氣時加重,疼痛劇烈時可向同側肩背部放射。主要表現為右上腹不適,消化不良;或無症狀,伴有腹脹、噯氣、厭食油膩食物,右季肋下、右上腹及肩胛下角常有隱痛,發作時症狀和急性膽囊炎很相似。
中醫認為,由於肝膽分布於胸脅,故若肝氣鬱結、肝膽濕熱、精血虧損、氣滯血瘀都會引起本病。可見於肝、膽、胸膜等急慢性疾病及肋間神經痛。
按壓支溝穴可減輕胸脅痛的症狀。此穴在前臂背側麵,於外關穴向上,用拇指比一橫指處取穴。
圖:支溝穴
支溝穴是十總穴之一,所謂“脅肋尋支溝”,是指此穴專治胸脅肋骨處的症狀,尤其是胸部側麵疼痛;而且支溝穴屬於三焦經,其走向由無名指沿著手臂外側往上走,經肩膀、背部再到耳朵鬢角處。因此,凡胸脅疼痛、呼吸困難、咳嗽、胸悶、嘔吐、肩臂痠痛等,都可取此穴來治療。
按壓時,以一側拇指指腹按住支溝穴,輕輕揉動,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鍾,共2分鍾,一天可按摩數次。
此外,經常按摩支溝穴還會感覺氣很通暢。有的人老有嗝打不出來,按摩支溝穴,打嗝打出來了,這是把鬱結之氣散掉了。
你還要這樣做——
胸脅痛者的注意事項:
1.飲食要節製,以清淡為主,不要過食肥甘刺激食物。
2.節製飲酒,起居有常,防止過度勞累。
3.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和過度的情誌活動。
4.堅持體育鍛煉,強健體魄。
?風濕所致的上半身疼痛可找外關穴
【位置及取穴】:在前臂背側麵,於手腕背側橫紋向上,用拇指比二橫指,前臂內橈、尺兩骨之間取穴。
【功效及主治】:清熱解表,通經活絡,行氣化滯。主治風濕,偏頭痛,落枕、肋間神經痛等。
所謂的風濕是指膝蓋、手臂、肩膀、手腕、手指等關節劇烈疼痛或是肌肉僵硬。風濕一詞最初起源於古希臘。公元前4世紀,《希波克拉底全集》有關人體解剖一文中認為:人體的體液由於濕冷而下注於四肢、內髒引起疾病,即為風濕。
我國中醫認為,本病屬於痹症一類,是風和濕兩種病邪結合所致的病症。弊病的病因很多,主要還是風寒濕所致。《黃帝內經》中曾精辟地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
關節、肌肉、肌腱等處的疼痛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症狀。根據疾病的不同,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也有不同,表現有熱痛、冷痛、酸痛、脹痛、遊走性疼痛,以四肢為主。這種疼痛和神經痛相同,但若是神經痛,隻要在患部按壓就可使疼痛減輕,然而風濕性疼痛卻越壓越痛。
風濕性疼痛可通過左右對稱法來判定。換句話說,右膝疼痛時左膝也會,右手臂疼痛時左手臂也會,這是它的典型特征。這種疼痛雖然遍及全身,但背部、腰部、手尖、腳尖卻例外。
治愈風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可以采用穴位按摩來進行輔助治療。要消除風濕所致的上半身疼痛,可以用大拇指按摩外關穴。外關穴在前臂背側麵,於手腕背側橫紋向上,用拇指比二橫指,前臂內橈、尺兩骨之間取穴。
圖:外關穴
指壓穴位時,要左右交替進行,一麵吐氣一麵指壓6秒鍾,如此重複10次,每天操作數次。若同時配合按摩內關穴,則效果更好。
注意,患處腫脹、發炎者不可按壓患處,可在患處附近輕輕按壓。
你還要這樣做——
風濕病的治療小方法:
1.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塊200克,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適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的人。
2.將洗淨的辣椒根150克,與瘦豬肉200克一起放入鍋內煮湯,調味後服用,每天分2次服。可緩解劇烈的關節疼痛。
3.取赤小豆30克煮至熟,再加入白米15克,煮成粥加糖,能除濕熱。
?按摩天井穴消除瘰鬁
【位置及取穴】:以手叉腰,於肘尖(尺骨鷹嘴)後上方1寸凹陷處取穴。
【功效及主治】:化經絡痰濕,疏三焦氣火。主治偏頭痛,耳聾,頸項肩背痛,瘰鬁,癲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