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預測市場有效嗎? 投資股市的創新模式
格雷厄姆曾用跨學科方法試圖解釋我們生活周圍的環境和投資之間的關係。研究格雷厄姆理論的人都知道,他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投資理論家,更是一位對哲學和古典著作都有深入研究的學者。雖然他以股票投資分析揚名後世,但他的著作還包括對於貨幣彙率和商品期貨等的分析。《儲蓄和穩定》(Storage and Stability)和《全球商品期貨和國際貨幣》(World Commodities and World Currencies)這兩本書就充分展現了他在這方麵的才華。現在接手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股票分析”課的莫布遜教授表示:“格雷厄姆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他的跨學科知識和世界觀使他的‘股票分析’課程內容非常豐富。”
在哥倫比亞大學,莫布遜教授不但教授基礎財務分析模型,也研究其他領域的許多模型,他希望學生們知道各種跨學科知識和方法都可以運用在投資方麵,他解釋道:“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我們心中的模型也要隨之進化。”
30年前,科技在投資學界並沒有扮演任何重要角色,但現在科技已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莫布遜教授希望每個人心中的模式都能盡快適應飛速發展的外部世界。莫布遜就是本著“站在巨人肩膀上,創造新世紀的未來模式”的精神,幫助他的學生們從舊有的均衡係統模式裏走進更新、更富動態變化的模式中,以掌握世界潮流真正的脈動。他說:“我的直覺告訴我,複合調節係統是了解資本市場運作的一個相當有用的方法,隻要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複合調節係統,投資人才會更了解市場運作的真實狀況。”
分析市場如何運作和企圖預測市場如何運作,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也即我們必須了解市場行為背後的深層次涵義,但我們卻並沒有因此取得預測未來的能力。研究複合調節係統就是要告訴投資者,市場是隨時變化而且是常常不按牌理出牌的。萊格?梅森公司的比爾?米勒認為:“我們相信經濟是非常複雜且難以預測的,千萬不要以為能預測市場未來走勢,而分析市場才是正確的投資心態。”
米勒就像巴菲特一樣,從不讓無謂的預測左右他的選股策略,但他並沒有因此而不研究市場的各種行為,他說:“我們花了許多時間來試圖搞明白學術界對於股票市場的基本看法,其中複合調節係統理論對我們觀察市場行為的幫助是最大的。”
比爾?米勒是從一篇詹姆斯?格萊克(James Gleich)所寫的“混沌理論”的文章中知道聖他菲研究院的,當時詹姆斯是《紐約時報》的科學專欄作家。米勒從那時起研究是否能通過對複合調節係統的了解,從而使自己對股票市場有更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目前投資麵臨的最大問題是,業界的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工作經曆,讀同樣的研究報告和書籍,也從同樣的渠道取得大同小異的信息。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趨眾心理是無法改變的。
1991年,米勒因工作之便認識了當時提供聖他菲研究院經濟小組研究經費的花旗銀行集團總裁約翰?裏德(John Reed)。裏德在聖他菲讀了許多關於複合調節係統的報告和文獻,他說:“這些報告給了像我這樣講究實效的生意人許多非常獨到的啟迪,雖然這些研究不是教我們如何打敗市場,但卻使我們對市場有了更開闊的思路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