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改變劣勢就是優勢:不斷武裝自己,不斷優化自己 3.造就自己的優勢:實力是你真正的王牌
用信心激發潛能
人們常常埋怨社會埋沒人才。其實,由於缺乏信心、勇氣、自卑、懶惰、安於現狀和不思進取等而自我埋沒的現象也是相當普遍的。如果我們能多給自己多一點信心、勇氣、幹勁,多一分膽略和毅力,就有可能使自己身上處於休眠狀態的潛能發揮出來,創造出連自己都吃驚的成功來。世界名著《飄》的作者瑪格麗特,在她26歲那年,決定寫一本以美國內戰為背景的小說,她自己稱這部小說為“美國最偉大的小說”。
她寫這部小說的方式很特別,最開始寫好的是最後一章,然後前麵寫一章,後麵寫一章。對於書中的細節,她相當考究,絕不敷衍了事。為了描寫夏日驕陽下的紅色黏土道路,她一定要找到那樣的屋子來研究。
就這樣,她一直持續著“美國最偉大的小說”的寫作計劃,壁櫥中的稿件越積越多。朋友偶爾問她:“在寫什麼?”她總是笑著回答說:“當然在寫美國最偉大的小說!”
9年中,她從未間斷她的創作。1935年,麥克米倫圖書公司副董事哈羅德到亞特蘭大尋找新作家,瑪格麗特的幾位好友知道她在寫一部“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建議哈羅德前往接洽,但是瑪格麗特卻兩度拒絕,因為她覺得還未寫完。
直到有一晚,瑪格麗特抱著小說原稿跑到哈羅德住的旅館向他說:“我現在在樓下的會客室裏,我的小說完成了,你若想看我的稿子,快點下來拿,要不然,我會改變主意的。”
不久後,這本書出版了,並且空前暢銷,6個月內就賣了100萬冊。大衛?賽爾茲涅克根據這本小說,拍成了經典名片《亂世佳人》在世界各地掀起了郝思嘉風潮。瑪格麗特憑著信心和努力,終於創作出了不朽的巨著。 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信心在支持和推動他們不斷向自己的目標邁進。沒有信心的人,會白白錯過很多好機會。 1955年,日本大企業井植歲男(三洋電機創辦人)家中的一個園藝師傅,因為欠缺信心,白白喪失了一個成功的機會。
有一天,園藝師傅向井植說:“社長先生,我看您的事業愈做愈大,而我就像樹上的蟬,一生都在樹幹上,太沒出息了。您教我一點創業的秘訣吧!”
井植點頭說:“行!我看你比較適合園藝方麵的事業。這樣好啦,在我工廠旁有2萬坪空地,我們合作來種樹苗吧!”
“樹苗一棵多少錢買得到呢?”
“40元。”
井植又說:“好!以一坪種兩棵計算,扣除中途死掉的,2萬坪大約可種25000棵,樹苗的成本剛好100萬元,3年後,一棵可賣多少錢呢?”
“大約300元。”
“100萬的樹苗成本與肥料費都由我來支付,以後的3年,你負責除草與施肥等工作。3年後,我們就有600多萬元的利潤,到時候我們每人一半。”
不料園藝師傅卻拒絕說:“哇!我隻是一個小員工,肯定幹不了那麼大的生意。”
最後,井植隻好以付工資的方式,聘用那個園藝師傅栽種樹苗。就這樣,園藝師傅白白喪失了一個致富良機。 一個沒有信心的人,再好的機會到來,也不敢去掌握與嚐試。固然他沒有失敗的顧慮,但是也失去了成功的機運。
隻要有信心,任何夢想都可以實現,任何奇跡都可能誕生。也許,這就是信心的魅力!信心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跡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事業有成,就必須擁有無堅不摧的信心。
堅持是無聲的力量
世間不存在人無法克服的艱難和困苦,在你麵臨絕境行將沒頂時,在你氣喘籲籲甚至精疲力竭時,你隻要再堅持一下,奮發拚搏一下,困難就會被你征服了,你就堅強了許多。
堅持是導向成功的“臨門一腳”。日本著名企業家士光敏夫說過,一旦把要做的事情決定下來,就一定要以必勝為信念,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幹到底。人沒有努力的界限,所欠缺的往往是堅定不移的意誌……麵前遇到牆壁,就要決心穿過去,即使失敗了,隻要緊緊盯住目標,最終就不會倒下去。即使倒下去,爬也要往前爬。歌德這樣描述堅持的意義:“不苟且地堅持下去,嚴厲地驅策自己繼續下去,就是我們之中最微小的人這樣去做,也很少不會達到目標。因為堅持的無聲力量會隨著時間而增長,到沒有人能抗拒的程度。” 電影明星史泰龍的父親是一個賭徒,母親是一個酒鬼。父親賭輸了,又打母親又打他;母親喝醉了也拿他出氣發泄。他在拳腳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長大,常常是鼻青臉腫。因此,他麵相很不美,學習也不好。高中輟學,便在街頭當阿混。直到他20歲的時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這樣做。如果這樣下去,豈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一樣嗎?成為社會垃圾,人類的渣滓,帶給別人、留給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決心,要走一條與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個人樣來。但是做什麼呢?他長時間思索著。從政,可能性幾乎為零;進大企業去發展,學曆和文憑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中;經商,又沒有本錢……他想到了當演員——當演員不需要文憑,更不需要本錢。但是他顯然不具備演員的條件,長相就很難使人有信心,又沒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沒有經驗,也無“天賦”的跡象。然而,“一定要成”的驅動力,促使他認為,這是他今生今世惟一出頭的機會,決不能放棄。
他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製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處處哀求:“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當演員,我一定能成功!”
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了。但他並不氣餒,他知道,失敗定有原因。每被拒絕一次,就認真反省、檢討、學習一次。一定要成功,癡心不改,又去找人……兩年一晃過去了,錢花光了,他隻能在好萊塢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他暗自垂淚,甚至痛哭失聲。難道真的沒有希望了嗎?難道賭徒、酒鬼的兒子就隻能做賭徒、酒鬼嗎?不行,我一定要成功!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換一個方法。他想出了一個“迂回前進”的思路: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了,再要求當演員。
兩年多的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絕都是一次口傳心授、一次學習、一次進步。因此,他已經具備了寫電影劇本的基礎知識。一年後,劇本寫出來了,他又拿去遍訪各位導演,“這個劇本怎麼樣,讓我當男主角吧!”普遍的反映都是,劇本還可以,但讓他當男主角,簡直是天大的玩笑。他再一次被拒絕了。
他不斷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絕後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20多次的導演對他說:“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動。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同時,先隻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已經作了3年多的準備,終於可以一試身手了。機會來之不易,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全身心投入。第一集電視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