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美國出現了經濟大蕭條。銀行倒閉,證券交易所關門,鐵礦山及煤山相繼歇業,許多鋼鐵公司的爐火也熄滅了。卡內基斷言:“隻有在經濟蕭條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鋼鐵廠的建材,工資也相應便宜。這又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絕不可以失之交臂。”在經濟最不景氣的情況下,卡內基卻反常人之道,又新建了一座鋼鐵製造廠。卡內基又抓住了一次機會,終於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881年,卡內基公司的鋼鐵產量居全美的1/7。這代表了卡內基鋼鐵產量在美國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並逐步向鋼鐵壟斷型企業邁進。卡內基的成功,是善於抓住機遇。他經常對人說:“機會對一個人很重要,它是一扇讓你通向成功的門,盡管成功需要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但我們找到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也同樣十分重要。” 對機遇的到來必須要有敏銳的嗅覺和判斷能力。當別人對機遇的到來還麻木不仁時,你能捷足先登,搶占先機,就獲得了機遇。隻有善於抓住機遇,才能使它成為成功的跳板。
模仿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
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要善於模仿成功者的長處和優點,更快地繞過誤區,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徑。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大企業家約瑟夫原是牧場的牧羊童。小學畢業後因家境困難不允許他繼續升學,他就一邊牧羊,一邊想法讀書。但當他埋頭讀書時,牲口卻常常撞倒鐵絲圍成的牧柵,成群跑到鄰近的田裏去損害農作物。後來他發覺有一段牧柵種著薔薇,那樣脆弱,卻從來沒有被破壞過。他努力思考,終於發現了羊群不靠近那一段牧柵的原因:“對啦,因為薔薇有刺!”
於是他砍了一些薔薇枝栽植在牧柵的旁邊。但他立刻領悟到:用薔薇來做牧柵太費時間了,少說也要兩三年,而他需要的是現在就能創造讀書的條件。幾天後,一種想法觸動了他:為何不模仿薔薇做些“鐵刺”纏在鐵絲柵上?他馬上行動,當天就完成了。就這樣他發明了有刺鐵絲,後來他又對刺的裝法進行了改良。
意外的“模仿”給他帶來了機遇——原來曾斥責他牧羊看書的老板看到約瑟夫的發明受到各方麵人士的稱讚,就投資生產,訂貨單紛至遝來。約瑟夫因此獲得帶刺鐵絲的發明專利權。這種帶刺鐵絲還引起美國陸軍總部的重視,把這種技術運用到軍事中,用帶刺鐵絲來作為戰地防線,這給約瑟夫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模仿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成為搶占機遇的“捷徑”。 20多年前,美國一個製糖公司把方糖輸出到南美洲時,在海運中常發生方糖潮濕而致使損失慘重的事件。公司為此邀請專家研究對策,但始終找不到一個良好的辦法。然而該公司一位工人卻有一個主意:在方糖包裝盒的角落戳個針孔,使它通風,以達到防潮的目的。方法雖然極為簡單,但十分有效。這個工人因這個“小發明”而獲得100萬美元的報酬。這個發明很快傳入日本。有位日本人對“戳小孔”這一技術進行模仿,發現在打火機的火芯蓋上鑽個小孔可以使通常灌一次氣隻能用10天延長到50天。他馬上向政府申請專利,並獲得50萬個訂貨。 在古今中外藝術史上,很多藝術家的傑出成就是從模仿開始的。 貝多芬的音樂創作對近代西洋音樂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但是你知道他的不朽作品是怎樣產生的嗎?他是繼承海頓、莫紮特的傳統,吸取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音樂成果,集古典派的大成,從而再創出來的。特別是《第九交響曲》中的第四樂章《歡樂頌》的合唱,是模仿法國作曲家卡比尼創作的歌曲。貝多芬的模仿,既有思想模仿,又有音樂風格模仿,還有作曲技法模仿。畢加索是從模仿法國後期印象派畫家塞尚等起步的;在郭沫若的書法中,可見柳公權字體的構架和顏真卿字體的風韻。又如京劇藝術中存在的各種流派唱腔,內行人隻要一聽便知道屬於哪一派,這是因為京劇是模仿的藝術,雖然每個演員都有自己再創造的獨特風格,卻不能不留下師承的痕跡。 有的人之所以進步得比別人快,就在於他們善於模仿、善於思考。他們會從優秀者的身上發現最核心的優勢,學習吸收,變成自己的優勢,於是身邊的人越優秀他們自身也越優秀。隻不過,他們絕不會隻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優秀人士的外部行為。
公認的大富翁卡耐基就是靠模仿洛克菲勒、摩根和其他金融巨子而取得成功的。他留意那些人的一舉一動,研究他們的信念,模仿他們的做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卡耐基的模仿實際上是智慧性的模仿或者說思考性的模仿。這種模仿是建立在發揮自己的特性、肯定自我的基礎上的。要想成為智慧型的模仿者,必須要學會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針對一個問題,沿著各種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從多方麵提出解決方案,尋求各種各樣的解決辦法,以求得最佳答案。它重視問題所提供的信息與記憶中的各種信息的各種聯係,從而產生新的信息。發散思維有助於避免考慮問題的單一性,幫助人們擺脫思維的僵化,刻板和呆滯,獲得創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