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伸張擴展你的優勢:在實踐中實現你的優勢 4.學會經營自己一生的強項:讓你的優勢實現最大化(2 / 3)

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每個人都有很多能力,但總有一種能力是最擅長的。隻有找準自己最擅長的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調動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並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獲得成功。  喬?吉拉德1929年出生在美國一個貧民窟,他從懂事起就開始擦皮革,做報童,然後又做過洗碗工、送貨員、電爐裝配工和住宅建築承包商等等。但由於沒有找到最適合做的事,他沒有取得成功。朋友都棄他而去,他還欠了一身的外債,連妻子、孩子的吃喝都成了問題。為了養家糊口,他開始賣汽車,步入推銷生涯。

喬?吉拉德以極大的專注和熱情投入到推銷工作中,隻要碰到人,他就把名片遞過去,不管是在街上還是在商店裏,他抓住一切機會,推銷他的產品,同時也推銷他自己。三年以後,他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銷售員,誰能想到,這樣一個不被看好,而且還背了一身債務、幾乎走投無路的人,竟然能夠在短短的三年內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至今還保持著銷售昂貴產品的空前記錄——平均每天賣6輛汽車!他一直被歐美商界稱為“能向任何人推銷出任何商品”的傳奇人物。

喬?吉拉德做過很多種工作,屢遭失敗。最後他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名銷售員,終於獲得了成功。成功的最直接、最實用的方法就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否則,你將在眾多人的參考意見中無所適從,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事,最喜歡的事。每天都有許多事可做,但有一條原則不能變,那就是無論你做的是什麼,一定要做你最擅長的事。  李小明是一位機械師。他已經做了十多年的機械工作,可他一直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總是想轉行,卻遲遲下不了決心,已經做了十多年的機械工作,如果突然換一份其他工作,需要從頭再來會感到很不適應,盡管他不喜歡,也無法拋開累積十多年的機械專業知識。

他想改變,但又拋不開過去的包袱,自然無法突破。其實,既然知道自己再繼續做下去也不會有興趣,就應該果斷地做出決定:轉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容易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獲得成功。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行,要知道自己能幹什麼和不能幹什麼。能給自己準確定位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才能取得成功。  劉思遠是個窮書生,打工、做買賣都不是料,教孩子作文卻是把好手。

九十年代初, 劉思遠剛結婚,在一家虧損企業做廠報編輯,寫得一手好文章。但他仍然很窮,從頭到腳的穿戴不足百元錢。他是長子,自幼喪父,母親又是殘疾,可他自小就養成了一種樂觀而自強不息的性格。那時候,妻子下崗了,正在讀夜大的英語係。為了撫育年幼的弟弟、妹妹,他和妻子在馬路邊上賣過拖鞋,賣過肉,還打過短工,但都不成功。後來,劉思遠所在的單位也破產了。

正在劉思遠為自己的前途迷惘的時候,一個鄰居找到他,希望他能教一教他兒子的作文。劉思遠應下了這個差事,不曾想經過他的幾次輔導,這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孩子的作文竟能在《作文報》上發表了。劉思遠從孩子的口中了解到,社會上還有很多小學生不會寫作文。劉思遠眼前一亮:能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開辦一個小學生作文班呢?

不久,他和妻子在當地申請了一個辦學的營業執照。在充分研究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後,劉思遠製訂了他的教學計劃。為了吸引更多的學員,作文班的第一堂課用公開課的教學方式——學生和家長免費聽,滿意了再報名。

公開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和家長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公開課結束後,報名的學員一次竟達兩百多名。初戰告捷之後,劉思遠選擇了走動教學的方式。他每到一處,都在當地租用一個大的教室,每天都把課時安排得滿滿的。他把妻子也發動起來了,讓她辦起了英語班。

劉思遠夫妻倆辦學起步較早,尤其是劉思遠的小學生作文班,很多小學生聽過他的課後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他辦學的聲望,為他贏得了財富和機遇。1999年,劉思遠在當地注冊了一個私立小學校。這家私立小學以作文和外語見長,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回顧自己的人生曆程,劉思遠深有感觸地說,無論是幹事業還是求發展,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不能人雲亦雲地看別人幹什麼自己也想幹什麼。隻有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才能獲得成功。  要取得成就,就要順應自己的優勢,去做那些工作要求和你的優勢相匹配的事情。每天都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這樣的工作才是最有效率的,你也才能從工作中得到最大的成果和樂趣。

一個人要充分地估測自己,給自己找準位置,充滿信心,做自己能做的和應該做的事,才有可能成為自己所希望成為的那種人。很多傑出成功人士的經曆說明:假如你不僅知道自己能幹什麼,而且知道自己不能幹什麼,能在充分發揮才能優勢的基礎上,在揚長避短的前提下,選擇你的起點、著力點和努力方向,你就能少走彎路。

用特長證明自己

隻有了解自己的特長,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優勢。特長就是能力,被人們稱為“楊萬能”的楊傑,就是一位充分發揮自己特長的土生土長的發明家。這也說明,人的智能中存在很多尚未開發的領域,隻要我們積極評估自己的職業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就一定可以在職業的道路上獲得輝煌的成就。  楊傑隻有初中文化程度卻憑著自己的特長闖出了事業的一片天。幼年的楊傑每天放學後,在父親辦的小修理鋪裏幫著修理自行車、架子車等,跟父親學的這點小手藝,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學校裏老師的自行車和教室裏的電燈、桌、椅、板凳等全由他包修,加之他天資聰慧,學習成績好,老師和同學們給他起了個“楊萬能”的綽號。

楊傑初中畢業,因家境貧困,隻好輟學回家務農。不到17歲,他就去參加寶雞峽水利工程建設,一個人負責修理30多輛架子車。後來,學校高中班開學,招收少量社會生,學校首先想到這個聰明好學的學生,校長親自登門尋找,最終他還是因家庭困難,再次放棄。

在農村勞動期間,村裏添置了一批農業機械,決定讓他搞專業維修。楊傑不負眾望,很快掌握了各種機械常識和維修技術,並且幫助粉條加工廠解決了生產中的一些技術難題,製作了一台小型紅薯粉碎機。同時,他不定期抓緊時間學完了《機械原理》、《機械製圖》、《電工基礎》等大專課程,立誌走出一條實現自我價值的路子。

理論知識進一步拓寬了楊傑的思維,他自己成功地設計製造了柴油機驅動的碾麥機,還為本村織布廠設計製造了到位機、輪徑機等配套設備,而且三個月內安裝調試成功。

長期的實踐經驗和知識積累,使楊傑的創造發明和設計能力走向成熟。改革開放更為他的事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楊傑決心在創造發明的征途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開創新的事業。

從1981年開始,他開始積累資金,進行有償技術服務。先後為縣南關、麥張寨、城關鎮等樓板廠設計安裝調試切斷機、攪拌機及其配套設備。通過一年多的努力,他用積攢起來的資金,購買了車床、電焊機等機械,自己又設計製造了拉絲機等配套設備,與別人合辦了冷拔拉絲廠。後來,由他提供設備和技術,又同福利公司合辦了紙管廠。

1987年,他瞅準了當時的又一新興產業——鋁箔複合包裝業,果斷地將紙管廠轉給福利公司,到機械製造廠擔任技術廠長。針對鋁箔複合機恒線速不穩定的問題,設計製造了恒線速收卷裝置——滑差機構和撓性支承軸,解決了生產中的重大技術難題,不但提高了產品質量,而且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設備使用率,並生產出了第一代恒線速收卷、鋁箔按切機,獲得兩項國家專利。接著,他發明研製了螺旋脹緊軸,再次獲得國家專利。  古人講,凡是掌握了一門技藝,無論是做什麼的,都可以成名。隻要有一技之長,就可以自立。的確是如此。過去老人總對年輕人說:“縱有家產萬貫,不如薄技在身。”這是最平凡最實在的真理。一技在身,能助你成就大事。不要小瞧這些技藝:理發、給死者整容、修表、烹飪、園藝、茶道……隻要技藝精深,同樣大有可為,事業輝煌。聶衛平是圍棋大師,楊小燕是橋牌皇後,侯寶林是相聲泰鬥,梅蘭芳是京劇巨擘,喬丹是籃球巨星,皮爾?卡丹是時裝大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