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笑傲人生:讓你的優勢經得起考驗 2.風雨過後才能見彩虹:事可敗,心不能敗(3 / 3)

1835年,林肯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在1836年他還得過神經衰弱症1838年他覺 得身體狀況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 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他雖然一次次地嚐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 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放棄這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事情?他沒有放棄,他也沒 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 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他申請當本州的土 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麵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 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然而,他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在林肯大半生的奮鬥和進取中,有九次失敗,隻有三次成功,而第三次成功就是當選為 美國的第十六屆總統。那屢次的失敗並沒有動搖他堅定的信念,而是起到了激勵和鞭策的作 用。每個人都難免要遇到挫折和失敗,亞伯拉罕?林肯麵對失敗沒有退卻、沒有逃跑,他堅持著、奮鬥著。他始終有充分的信心向命運挑戰,壓根就沒想過要放棄努力,他可以畏縮不 前,不過他沒有退卻,所以迎來了輝煌的人生。  以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去迎接生活的挑戰,你才能夠免遭淘汰。  1985年的一天,班?符特生砍了一大堆胡桃木的枝幹,準備做菜園裏豆子的撐架。他把那些胡桃木枝裝在福特車上,開車回家。一根樹枝滑下來,卡在引擎裏,車子衝出路外,撞在樹上。班?符特生的脊椎受了傷,兩條腿都麻痹了。

出事的那年他才24歲,他當時充滿了憤恨和難過,抱怨命運的不公。可是時間一年年過去,他發現憤恨使他什麼也做不成。班?符特生終於明白,大家對自己很好,很有禮貌,自己至少應該做到的是,對別人也有禮貌。

有人問他,經過了這麼多年以後,他是否還覺得他所碰到的那數次意外是一次很可怕的不幸?他說:“不會了,我現在幾乎很慶幸有過那一次事情。”當他克服了當時的震驚和悔恨之後,就開始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裏。他開始看書,對好的文學作品產生了喜愛。在14年裏,他至少讀了1400多本書,這些書為他帶來了很多新的啟示,使他的生活更為豐富。他開始聆聽很多好聽音樂,以前讓他覺得煩悶的偉大的變奏曲,現在都能使他非常感動。而最大的收獲是:他現在有時間去思想。

他說:“有生以來第一次,我能讓自己仔細地看看這個世界,有了真正的價值觀念。我漸漸明白,以往我所追求的事情,大部分實際上一點價值也沒有。”

看書的結果,使他對政治有了興趣。他研究公共問題,坐著他的輪椅去發表演說,由此認識了很多人,很多人也由此認識了他。他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演說家,並出版了許多著作,可以說是缺陷促使了他的成功。  意誌的堅強程度體現出來的就是頑強性。它表現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迎難而上,困難越大、挫折越多,鬥誌越旺盛,幹勁越足越大,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勇氣和闖勁。一個人如果有這樣堅強的意誌,往往在困難和挫折麵前能激發出無窮的力量和智慧,把自身的潛能充分調動和開發出來,而且以其樂觀的態度,必勝的信念鼓舞人心,增強鬥誌,以卓越的成績迎接勝利。

遇坎更要加把勁

困難是一個人磨練意誌、提高工作能力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最好機會。從困難中,你可以學到通常情況下難以接觸到的東西,讓自己逐漸變得成熟而勇敢,對工作的處理更得心應手。如果學會了在困境中的奮鬥,順境中的事情對你來說都將算不了什麼,因為需要的技能和意誌在困難中已經得到了磨練和提高。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苦難者。4歲時一場麻疹和強製性昏厥症,使他差點入棺材。7歲患上嚴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療。46歲牙床突然長滿膿瘡,隻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剛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兒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結核等多種疾病吞噬著他的肌體。後來聲帶也壞了,靠兒子按口型翻譯他的思想。

可帕格尼尼是一位天才。3歲學琴,12歲就舉辦首次音樂會,並一舉成功,轟動輿論界。在他之後的遊離經曆中,他的琴聲遍及法、意、奧、德、英、捷等國。他的演奏使當時首席提琴家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了下來,木然而立,無顏收他為徒。他的琴聲使盧卡觀眾欣喜若狂,宣布他為共和國首席小提琴家。在意大利巡回演出產生神奇效果,人們到處傳說他的琴弦是用情婦腸子製作的,魔鬼又暗授妖術,所以他的琴聲才魔力無窮。維也納一位盲人聽他的琴聲,以為是樂隊演奏,當得知台上隻他一人時,大叫“他是個魔鬼”,隨之匆忙逃走。巴黎人為他的琴聲陶醉,早忘記正在流行的嚴重霍亂,演奏會場場爆滿……

他不但用獨特的指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歐洲和世界,而且發展了指揮藝術,創作出《隨想曲》、《無窮動》、《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協奏曲及許多吉他演奏曲。幾乎歐洲所有文學藝術大師如大仲馬、巴爾紮克、肖邦、司湯達等都聽過他演奏並為之激動。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了“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這四根琴弦中包含著多少苦難、痛苦和受到殘害的生靈啊!”

是苦難成就了天才,還是天才特別熱愛苦難?這問題一時難以說清。但是,彌爾頓、貝多芬和帕格尼尼被稱為世界音樂史上三大怪傑,居然一個成了瞎子、一個成了聾子、一個成了啞巴!苦難是最好的大學,隻有不被其擊倒的強者,然後才能成就自己。  檢驗一個人的能力最好是在他處於困境的時候。看一看是否經得起困難的磨練,困難能否喚起他更多的勇氣,能否使他發揮出更大的潛力。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是德國的驕傲,被後人尊為樂聖,他給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對貝多芬的一生感慨萬分:“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貝多芬經曆了常人想象不到的磨難。

貝多芬彈得一手好鋼琴,正當他奮發向上,準備向新的高峰挺進時,一場可怕的災難降臨到他的頭上,他患了耳炎。這對一個搞音樂演奏和創作的人來說,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他內心受著煎熬,卻不願向別人說出這巨大的不幸,但他的聽力越來越衰退,他在田野上漫步時,再也聽不到昔日遠處牧羊人的歌聲和婉轉悠揚的笛聲。他痛苦至極,他絕望了,甚至給弟弟寫下了遺囑,想結束自己32歲的生命。然而,堅強的意誌和對音樂的熱愛,為藝術獻身的信念,使貝多芬鼓起了對生活的勇氣。不能再彈琴了,他就轉而把精力都投入到創作上,專門從事音樂創作。有時為了“聽”一下曲子的音響效果,他就用一根小木棍,一頭咬在嘴裏,一頭插在鋼琴的琴箱裏,通過木棍來感受音樂。就這樣,經過不懈地努力,患有嚴重耳疾的貝多芬到逝世時,為人類留下了200多部作品,其中有不少不朽之作,如《英雄交響曲》和《命運交響曲》、《熱情奏鳴曲》等,而這麼多作品幾乎都是在他耳聾之後創作的。他用音樂謳歌了歐洲人民反抗封建專製的鬥爭精神,抒發了他們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以他頑強的意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把困難看作墊腳石的人,會從困難中體會到快樂和幸福,而把困難看作絆腳石的人,隻會從困難中體會到悲哀和失敗。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些人:他們永遠不敢正視困難,對自己也沒有任何信心,認為自己做這個不行,做那個也不行,是個徹頭徹尾沒用的家夥。他們根本無法振作精神,更談不上與困難麵對地交戰。脆弱的心理導致他們經不起一點點的挫折打擊,即使問題出現轉機,有了好機會,他們也會因沉浸在消極沮喪之中而難以察覺,而錯過這個好機會,很可能就錯過了一次成功。可以想象得好,在一個公司中最先被解雇的可能就是他們這樣的人。他們需要重新認識一下自己。

一個善於發現自己優勢的人能憑借自己的勇氣和毅力跨越磨難的坎。在激烈的競爭中,有人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搶占先機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有人卻屢遭挫折和困頓,經受著失敗的痛苦。成功和失敗對於一個人來說總是在變化著。你麵對的究竟是失敗還是成功,很多時候要看你是否能跨過磨難那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