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笑傲人生:讓你的優勢經得起考驗 2.風雨過後才能見彩虹:事可敗,心不能敗(2 / 3)

我國古代科學家張衡發明地動儀時,曾遭到當時朝廷政治上的打擊,對他降職使用,別人也嘲笑他搞科學是不務正業,但他不為功名利祿和嘲笑諷刺所動搖。

當艾利斯?赫利還是一個尚未成名的文學青年時,在4年中他每周都能收到一封退稿信。後來艾利斯幾欲停止寫作《根》這部著作,並自暴自棄。如此9年,他感到自己壯誌難酬,於是準備跳海,了其一生。當他站在船尾,看著波浪滔滔,正欲跳海,忽然他聽到心底裏有個聲音在呼喚:“你要做你該做的,切勿放棄!”在以後的幾周裏,《根》的最後部分終於完成了。  成功的人,有很多經曆過政治的落魄、家庭的不幸、理想的破滅、家庭的悲劇、身體的傷殘、世俗的妒忌、人情的冷漠等逆境。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孔仲尼厄而作《春秋》、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司馬遷受“腐刑”作《史記》,為寫不朽的長詩《失樂園》和《複樂園》彌爾頓雙目失明,為了寫出流傳世界的名著的海涅身患重疾等等。

有人專門研究過國外293個著名文藝家的傳記,發現有127人在生活中遭遇過重大的挫折。因此可以說,挫折是客觀存在的,關鍵在於我們怎樣認識它和對待它。如果對挫折沒有正確的認識,遇到挫折就會驚慌失措;如果有了正確的挫折觀,認識了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就能把挫折當做進步的階梯。

挫折會給人以打擊,帶來損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奮起、成熟,從中得到鍛煉。挫折既有消極的一麵,也有積極的一麵。  大化學家漢弗萊?戴維在分解鉀、鈉等堿金屬的時候,在最後一次實驗中,發生了意外爆炸,他的臉被炸傷,左眼也失明了,但卻獲得了最後的成功。後來他說:“感謝上帝沒有把我造成一個靈巧的工匠,我的最重要的發現是由失敗給我的啟發。”戴維是從失敗之樹上摘取了勝利之果,伴隨著不斷的失敗,他得到了最後成功。

富蘭克林的電學論文當年曾被科學權威不屑一顧,皇家學會刊物也拒絕刊登;第二篇論文又遭到皇家學會的一陣嘲笑。他的論文被朋友們設法出版後,因論點與皇家學院院長的理論針鋒相對,遭到這位院長的人身攻擊。但富蘭克林沒有被挫折所嚇倒,沒有放棄自己的科學信念,而是更積極地投入實驗,以實踐來證實自己的立論,這就是使他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進行了風箏攫電的有名實驗,他終於獲得了成功。他的著作被譯成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歐洲的公認。

美國作家推朗?科維克,在他參加完越戰回美國時,已經是坐在輪椅上的殘障者。然而他並沒有因為在越南戰場上的失敗而痛不欲生,他寫的自傳《七月四日誕生》,經導演奧利佛?史東搬上銀幕,成為成功的影片。

醫學博士喬納斯?索爾克,經過201次實驗發現了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的疫苗,結束了這一病症對人類的肆意蹂躪。有一次人們問他:“你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徹底結束了脊髓灰質炎對人類的肆虐,取得這樣的成就後,你是怎麼看待先前的200次失敗呢?”

索爾克博士這樣回答:“我這一生中從來沒有經曆過200次失敗。我們家的字典上沒有‘失敗’這個詞。前200次嚐試增加了我的經驗,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實際上是我做了201次發現。沒有前200次的學習,我不可能得到這樣的結果。”  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並不都是壞事。挫折可以激發人的進取心,促使人為改變境遇而奮鬥,它能磨練人的性格和意誌,增強人的創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對所麵臨的問題能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

成就事業的過程也就是戰勝挫折的過程。強者之所以為強者,不在於他們遇到挫折時根本沒有消沉和軟弱過,而恰恰在於他們善於克服自己的消沉和軟弱。奧斯特洛夫斯基說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要有麵對厄運的勇氣

不論是偉人還是凡人,在人生之路的漫漫征途上,都會遇到挫折。而偉人所遇到的挫折可能會更多。“一帆風順”隻是極少數幸運者的專利,大多數人都要經曆滄桑與挫折,嚐遍挫折所帶來的痛苦。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挫折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可避免,但是,在經曆了挫折以後,有的人走向了成功,有的人卻走向了失敗。造成這種本質區別的根本原因在哪裏呢?就在於對挫折與逆境的認識和態度不同。  路易斯?巴斯德是公認的19世紀最偉大的生物學家。他是微生物學的鼻祖,他的成就極大地拓展了醫學領域,如立體化學,細菌學,病毒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等。他關於大多數傳染性疾病均由於細菌感染的發現,即著名的“疾病的細菌源理論”,是人類醫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他對桑蠶疾病的研究成果,拯救了整個絲綢行業。此外,他還開發出炭疽熱、霍亂、狂犬病等多種傳染病疫苗。巴斯德的成就不僅止於此,他最為著名的成就堪稱他所提出的關於加熱食品以防止食物腐壞變質,防止人體避免細菌中毒的理論。

巴斯德曾多次遭受致命疾病的打擊,身體極度虛弱,甚至整個身體的左側全部麻痹等。盡管身體上遭受如此重創,個人生活上也經曆磨難,但是,巴斯德始終在堅持,始終在繼續自己的工作。就像巴斯德自己所說的那樣:“讓我來告訴你我實現目標的秘訣吧,我的長處僅僅是不屈不撓而已。”  一個不經曆挫折的人,是不能夠堅強起來的;同樣,不經過挫折磨勵的成功,都是脆弱的。成大事者最大的優點就是抗挫折能力,從不把挫折看成過不去的難關,而是把挫折看成成功的一場“演習”。一個人沒有抗挫能力,必然會一擊即倒。  艾柯卡,美國汽車業無與倫比的經營巨子。曾任職世界汽車行業的領頭羊——福特公司。由於其卓越的經營才能,使得自己的地位節節高升,直到坐到了福特公司的總裁。

然而,就在他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福特公司的老板——福特二世卻出人意料地解除了艾柯卡的職務,原因很簡單,因為艾柯卡在福特公司的聲望和地位已經超越了福特二世,所以他擔心自己的公司有一天改姓為“艾柯卡”。

此時的艾柯卡可謂是步入了人生的低穀,他坐在不足十平米的小辦公室裏思緒良久,終於毅然而果斷地下了決心,離開福特公司。

在離開福特公司之後,有很多家世界著名企業的頭目都曾拜訪過艾柯卡,希望他能重新出山,但被艾柯卡婉言謝絕了。因為他心中有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從哪裏跌倒的,就要從哪裏爬起來!”

他最終選擇了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這不僅因為克萊斯勒公司的老板曾經“三顧茅廬”,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時的克萊斯勒已是千瘡百孔,瀕臨倒閉。他要向福特二世和所有人證明,我艾柯卡的確是一代經營奇才!

接管克萊斯勒公司後,艾柯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辭退了32個副總裁,關閉了16個工廠,裁員和解雇人員上升,從而節省了公司很大的一筆開支。整頓後的企業規模雖然小了,但卻更精幹了。另一方麵,艾柯卡仍然是用自己那雙與生俱來的慧眼,充分洞察人們的消費心理,把有限的資金都花在刀刃上。根據市場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推出新型車,從而逐漸從福特、通用三分天下,創造了一個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同樣震驚美國的神話。

1983年,在美國的民意測驗中,艾柯卡被推選為“左右美國工業部門的第一號人物。”

1984年,由《華爾街日報》委托蓋洛普進行的“最令人尊敬的經理”的調查中,艾柯卡居於首位。同年,克萊斯勒公司營利24億美元,美國經濟界普遍將該公司的經營好轉看成是美國經濟複蘇的標誌。

有人曾經在這一時候呼籲艾柯卡競選美國總統。如果說在福特公司的艾柯卡是福特的“國王”,那麼在克萊斯勒的艾柯克無疑就是美國汽車業的“國王”。  艾柯卡之所以能創造這麼一個神話,完全是受惠於當年福特解職的逆境。正是因為這一挫折,才使艾柯卡的事業進入第二個春天。從艾柯卡的經驗中,證明了一點:能正確麵對挫折的人,能從挫折中尋找改變人生的機會。

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追求理想,大家都渴望成功。然而,挫折卻像凜冽的寒風一樣,摧枯拉朽,殘酷無情。若想使春天的幼苗不被寒風刮折、吹死,就得擁有抵禦寒風的措施。要想在無數次挫折中取得成功,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努力提高自己抵禦挫折的能力。

鍥而不舍才能成就傳奇

成功的關鍵就是是否經得起困難的磨練。如果將每次的困難都看成是不可逾越的高山,那麼前一次的困難,就為下一次的困難埋下了種子。如果把困難當做鍛煉自己的機會,那麼每一次的困難,就為將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 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他著手自己開辦企業 ,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盡磨難。他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