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笑傲人生:讓你的優勢經得起考驗 2.風雨過後才能見彩虹:事可敗,心不能敗(1 / 3)

第五篇笑傲人生:讓你的優勢經得起考驗 2.風雨過後才能見彩虹:事可敗,心不能敗

保持“再試一次”的勇氣

許多偉人通過奮鬥領悟到:人應該是成功的而非失敗的,如果能確信這一點,我們必將會充滿信心,並懂得跌跤並不是可恥的事,而是邁向成功的另一次機會。重要的是能以勇氣、決心和樂觀的心境繼續努力。經驗告訴我們,持續地用力敲門,它最終總會敞開的。  鬆下先生曾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曆:“當我辭掉電燈公司檢查員的工作去獨立創業時,身上隻剩下70元錢了。剛開始的時候,生產出來的東西,不但沒有人買,甚至連寄售的地方都找不到,當時真後悔離開原來那家公司。後來,由於資金用盡,隻好將部分衣物拿去典當,以便‘再試一次’。幸好有那一次的嚐試,才有了今天的局麵。在後來的工作中,我遭受過無數次的挫折,我也重複地拿出‘再試一次’的精神。終於在‘再試一次’又‘再試一次’的積累下,造就了現在的鬆下產業”。  很多人都知道凡爾納是一位世界聞名的法國科幻小說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爾納為了發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經遭受過多大的挫折!

這裏記錄的就是凡爾納的一段難忘的經曆:  1863年冬天的一個上午,凡爾納剛吃過早飯,正準備到郵局去,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凡爾納開門一看,原來是一個郵政工人。工人把一包鼓鼓囊囊的郵件遞到了凡爾納的手裏。一看到這樣的郵件,凡爾納就預感到不妙。自從幾個月前他把第一部科幻小說《乘汽球五周記》寄到各出版社後,收到這樣的郵件已經是第14次了。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拆開一看,上麵寫道:“凡爾納先生:尊稿經我們審讀後,不擬刊用,特此奉還。某某出版社。”每看到這樣一封退稿信,凡爾納心裏都是一陣絞痛。這次是第15次了,還是未被采用。

凡爾納此時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爺”們是如何看不起無名作者。他憤怒地發誓,從此再也不寫了。他拿起手稿向壁爐走去,準備把這些稿子付之一炬。凡爾納的妻子趕過來,一把搶過手稿緊緊抱在胸前。此時的凡爾納餘怒未息,說什麼也要把稿子燒掉。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滿懷關切的感情安慰丈夫:“親愛的,不要灰心,再試一次吧,也許這次能交上好運的。”聽了這句話以後,凡爾納搶奪手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然後接受了妻子的勸告,又抱起了這一大包手稿到第16家出版社去碰運氣。

這次沒有落空,讀完手稿後,這家出版社立即決定出版此書,並與凡爾納簽訂了20年的出書合同。  沒有他妻子的疏導,沒有“再試一次”的勇氣,我們也許根本無法讀到凡爾納筆下那些膾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類就會失去一份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

通往成功的路上荊棘密布,但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消融受挫的苦痛。心理學家先驅艾爾費烈德?艾德勒說:“你愈不把困難當成一回事,困難愈不能把你怎麼樣,隻要能保持個人心態的平和,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大多數人第一次騎單車都會跌倒,但是畢竟我們跨越了起點,我們將再次跨上單車,並最終戰勝困難。

一個人無論他遇到了多大的困難,隻要他一直保持“再試一次”的勇氣,終究一定會獲得成功。

不要輕言放棄

丘吉爾有一句名言:“做人就要做堅強和剛猛的大雄獅!”的確做人最可貴的品質之一是堅持不懈,盡管這樣可能會有感到疲倦的時候,但是必須相信:“一定要堅持、再堅持,挺一下就能度過難關。”事實也是這樣,不堅持,不忍耐,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強者?有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往往被困難阻擋在成功的大門之外,成為一個可憐的弱者,從而無法堅挺地立在人生的平台上。

成功者大多是能為目標孜孜以求,不畏艱難險阻的拚搏者。  1832年10月2日傍晚,行駛在大西洋中的“薩利號”郵輪上,正在進行一場極常見的不小的魔術表演。誰會想到,這次純粹為了排解旅途煩悶的小把戲,不僅改變了一個人的半生命運,而且還掀動了人類通信進步的契機!

表演者是傑克遜醫生。他在桌子上放了一塊馬蹄形的鐵塊,上麵密密麻麻地著絕緣銅絲,旁邊放著電池的鐵釘。銅絲一通電,那馬蹄鐵就有了一股無形的力量,把鐵釘牢牢吸住;電源一切斷,鐵釘立即從馬蹄鐵上掉下來,那股無形的力量馬上消失了。

傑克遜望著驚奇不已的觀眾,解釋說:“這就是電流的磁效應。當電流通過線圈,電就轉化為磁,馬蹄鐵就產生了磁性,所以吸引了鐵片。現在,電的應用時代已經到了。電的力量很大,傳遞速度很快,它能夠傳遞信息。”

“用電傳遞信息,這真是個絕妙的主意,傑克遜先生,是否有人把它變成了現實?”問話的是一位享譽美國畫壇的畫家,41歲的莫爾斯。

傑克遜一聳雙肩,遺憾地回答:“沒有。”

“噢”,莫爾斯不由得心中一亮,一個偉大的想法產生了:我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呢?

他回到美國後,莫爾斯全身心投入到電報的研製中。他的畫室變成了實驗室:畫架上擺滿了電線、電池,地上鋪滿了各種鐵工和木工的工具。

3年時間過去了,莫爾斯的積蓄花光了,吃飯和實驗都成了問題。莫爾斯沒有其他路可走,隻好重操舊業,到紐約大學當美術教授,白天上課,晚上研究電報。

研究到第5年,一天,莫爾斯拉通電流後,望著啪啪作響的電火花,突然靈感來了:電火花是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也是一種信號,沒有電火花的時間間隔長,這又是一種信號。三種信號有各種不同的組合,每一種組合代表一個數字或一個字母。這樣隻要用一根電線,通過接通或切斷電流,就可以把信息傳到另一端。

莫爾斯為自己空虛天才想象激動得不能自製,他終於解決了如何用電信號表示數字和字母這一關鍵問題。按照這個設想,他很快編出了世界第一本電報電碼,即使用至今的“莫爾斯電碼”。發明電報編碼後,莫爾斯一鼓作氣,根據這個編碼開始設計和製作電報機。

1837年9月4日,莫爾斯終於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電磁式電報機,它能在500米範圍內有效工作。

發明成功了。但由於通信距離短,沒有企業家肯投資。

莫爾斯沒有灰心,他忍痛賣掉了自己身邊唯一值錢的東西——幾幅祖傳的珍藏了多年的名畫,作為繼續試驗的費用。

在對原來的電報機進一步改進之後,莫爾斯來到華盛頓,向國會提出建立一條華盛頓至巴爾的摩之間的實驗電報線路的議案,要求撥款3萬美元。

莫爾斯的議案受到很多議員的嘲笑。有的議員說:“把錢投在一個充滿幻想、不著邊際的計劃中,這是白浪費納稅人的金錢,不如給錢讓莫爾斯建造一條通往月球的線路。”

有的議員說:“我們不需要電報,永遠也不需要,有驛站馬車和夏普通信機就足夠了。”

為了說服這些議員,莫爾斯到國會作表演,回答議員們的問題。議員們眼見為實,一些議員開始讚成了。國會對議案展開了幾次激烈的辯論,最後熱衷於馬車和夏普機的保守派占了上風,議案未獲通過。

莫爾斯傷心極了,他自己跑去歐洲推銷,結果是處處碰壁,狼狽而回。此時,莫爾斯已51歲了。他貧病交加,一貧如洗。為了活下去,他重新拿起畫筆。可是,由於長久不動筆,畫技大不如以前,他畫的畫無人問津。

後來在科學輿論的壓力下,有關電報實驗線路的議案被重新提交國會討論。1843年3月3日晚上,美國國會再次討論莫爾斯的方案。原計劃8點鍾付諸表決,結果,國會一直爭論到深夜12點,互不相讓,最後表決,才以微弱多數通過莫爾斯方案。

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心情激動地坐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庭會議廳中,右手緊握電鍵,當著眾人的麵,向40英裏外的巴爾的摩發出了曆史上第一份長途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電報終於誕生了。莫爾斯艱苦奮鬥了12個春秋,終於將他的思想變成了現實,他勝利了。  曆史上許多偉大的成大事者,都是由堅韌造就的。發明家在埋頭研究的時候,是何等的艱苦,一旦成大事,又是何等的愉快!世界上一切偉大事業,都在堅韌勇敢者的掌握之中,當別人開始放棄時,他們卻仍然堅定地去做。真正有著堅強毅力的人,做事時總是埋頭苦幹,直到成大事。

在困難麵前,不要輕言放棄。放棄,必然導致徹底的失敗。而不放棄,你卻很可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堅韌勇敢,是偉大人物的特征。沒有堅韌勇敢品質的人,不敢抓住機會,不敢冒險,他們一遇困難,便會自動退縮,一獲小小成就,便感到滿足,這樣的人成就不了大的事業。

強化你的抗挫折能力

挫折是生活中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不是遇到這種不幸,就是遇到那種厄運;不是遇到大坎坷,就是遇到小麻煩。雖然我們不歡迎挫折,不喜歡挫折,但又總是躲避不開它。

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中坎坷中磨礪過來的,人類創造文明與進步的事業,無不經過挫折與失敗。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世界著名科學家、大西洋海底第一條電纜的設計者威廉?湯姆遜教授曾說:“有兩個字最能代表我50歲前在科學進步上的奮鬥,這就是‘失敗’……失敗當然會產生憂慮的,可是,對於從事科學的人,天賦的才能常會帶來一種特別的興致,借此使他不致十分失望,也許反會使他的日常生活格外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