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美容走出來! 4、走得美不美,看鞋配不配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健走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一個人平均一天走6500步,每跨一步,腳底承受的衝擊大概是體重的1~2倍,而健走運動是持續20~30分鍾的踏步動作,所以選擇一雙合腳的運動鞋是避免運動傷害的基本要件。選擇的標準不是越貴越好,關鍵是要合適——適合健走,適合自己的腳。
◆鞋子要適合健走
一般來說,一雙好的健走運動鞋應該集柔軟、穩定、接近地麵,及良好的順向性於一身。現在的鞋子種類很多,分類也比較詳細,不同種類的鞋子做工不同,特點也不相同,尤其是以運動名稱分類的鞋子,它們的生產開發基本都是以運動醫學為基礎的。最好選擇緩衝效果優良的健走鞋,健走鞋跟部通常采用較為柔軟的夾層,這樣運動時後跟的避震層及順連至前腳掌的穩定裝置會將地麵對腳部的衝擊降至最低,達到良好的減震效果。
鞋底的材料和厚度也是有科學性的,往往最下麵直接接觸地麵的部分采用堅固耐磨而又具有緩衝作用的材料,這樣才能適應走長路的需要,既不會很快磨壞鞋子,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腳的健康。
總的來說,慢跑鞋的共性就是輕便、減震、舒適。健走雖然是最方便靈活的健身方式,但也切不可圖省事穿著皮鞋或者拖鞋隨時隨地進行健走鍛煉。因為穿著缺乏減震功能和緩解緩衝力較小的鞋子走在柏油馬路上是很容易使腳部和腰部受傷。
◆鞋子一定要適合自己的腳
通常我們把人的腳分為三種:標準型,扁平足和高弓足。
顧名思義,扁平足的腳底比較扁、平,腳底幾乎完全貼在地麵上,專業術語來講是說腳底內側的足弓弧度較小,這類型的腳,行走時所產生的壓力偏向內側,行走過長時間就會感到疼痛,殃及小腿外側踝部,因此,平足者選擇鞋子的時候,應該選擇足弓襯托性較好的鞋子。
高弓足者,足縱弓增高,站立時拱橋位很難貼近地麵,行走時產生的壓力偏向外側,這種腳型的人緩解衝擊作用的能力比較差,要選擇一雙有襯墊或氣墊的鞋子,能夠很好的減震。
選擇鞋子的時候除了考慮是否適合健走和自己的腳型以外,還有一些具體的方麵需要注意。
鞋頭——選鞋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鞋頭圓而高的,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大的空間容納腳趾,切忌選擇尖頭或者鞋頭很低的鞋子,因為如果鞋頭空間狹小,腳趾就不能充分的伸展,很可能出現相互擠壓的情況,弄傷腳趾或造成趾甲床血。
鞋跟——我們走路時,往往是腳後跟先著地,健走時腳後會跟受到較大的衝擊力,因此,鞋子的後跟應該寬大穩固,稍稍有點傾斜,有關研究顯示,鞋底和地麵的夾角在三十度左右,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衝擊力。因此,鞋跟合適,走起路來才穩健、平衡又不傷害腳部。
襯舌——鞋的襯舌有兩部分,鞋帶下方和鞋幫。鞋帶下方的襯舌具有保護腳背及伸肢肌腱作用。鞋幫襯舌一般都有,但也是有區別的,好鞋幫才能更好的起到保護的作用,一般鞋幫應該不軟不硬,將腳完全包住,,既能保護跟腱又不會刺激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