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曆史,善於使用屈伸之術,該屈則屈,該伸就伸,較好地掌握其分寸,是許多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途徑。
春秋時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經常打仗。吳王夫差的父親死在越軍的箭下,為了給父親報仇,夫差苦練了兩年多的兵,終於親自率兵打敗了越國軍隊。
越國國君勾踐派大臣文種去向夫差求和,願意投降;同時又遣人暗地賄賂夫差的大臣請他在夫差麵前講情。結果夫差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到吳國做奴仆。
勾踐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夫人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住在他父親墳墓旁的石屋裏,給他喂馬。勾踐非常順從,不但喂馬,夫差坐車出門,他給夫差牽馬;夫差病了,他親自侍奉,非常周到。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他們回越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誌報仇雪恥。他怕安逸的生活消磨了鬥誌,就用幹柴草當褥子,還在吃飯的地方掛了一個苦膽,每逢飯前,先嚐嚐苦膽的味道,還問自己:“你忘記恥辱了嗎?”這就是曆史上說的“臥薪嚐膽”。勾踐親自參加耕種,他夫人織布,用以鼓舞百姓勤勞耕作;他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積蓄力量,好讓自己的國家變成強國,不再受欺負。
此時的夫差驕傲極了。勾踐為了麻痹他,經常給他進貢財寶,還選了一個叫西施的絕色美人獻給他。夫差非常滿意,對西施寵愛極了;而對勾踐呢,完全喪失了警覺。他手下的大將伍子胥屢次勸他,他不但不聽,反而討厭伍子胥,最後幹脆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寶劍,逼迫伍子胥自殺了。
又過了幾年,越國暗中強大起來,勾踐看時機成熟,就向吳國大舉進攻,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這時才想起吳子胥的勸告,簡直後悔極了。他說:“我沒有臉去見吳子胥。”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身亡了。勾踐的願望實現了。
一個人在形勢不利於自己發展的時候,必須要采取以屈求全的策略,耐心等待時機,千萬不要急躁,不要與別人爭一日之短長,要看長遠的目標。隻有忍辱才能夠負重,隻有能忍才能屈,能屈才能伸。
會辦事的聰明人,在做事的過程中都會忍耐,也就是頭皮硬。通常,能成大事者,都不拘小節。在這些胸懷大誌人的心目中,淩辱和嘲諷對他們幾乎構不成任何傷害,反倒會更加激勵奮鬥的勇氣。
心理學小貼士
一個人在形勢不利自己發展的時候,必須要采取以屈求全的策略,耐心等待時機,千萬不要急躁,不要與別人爭一日之短長,要看長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