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走向成功心理學: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毛毛蟲效應:不創新,就得死(1 / 2)

第九章走向成功心理學: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毛毛蟲效應:不創新,就得死

法國科學家費伯勤做過一個很有名的“毛毛蟲實驗”。他在一隻花盆的邊沿上擺放一些毛毛蟲,讓他們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圈,與此同時在離花盆周圍150毫米的地方布撒了一些它們最喜歡吃的鬆針。由於這些蟲子天生有一種跟隨的習性,因此它們一隻跟著一隻,繞著花盆邊一圈一圈地爬走。時間慢慢地過去,一分鍾、一小時、一天……毛毛蟲就這樣固執地兜圈子,一直走到底。在連續七天七夜之後,它們饑餓難當,精疲力竭,結果全部累死了。在對這次實驗進行總結時,法伯寫了這樣一句話:“毛毛蟲中如果有一隻與眾不同,它們就能馬上改變命運,告別死亡。”

這就是毛毛蟲效應:沒有創新,一味守舊,就會死亡。

成功隻有一種,但是通向成功的路卻有多條,無論你是埋頭拉車還是抬頭看路,都不能一味地向前,而是要嚐試著換一個角度去解決問題。勇於打破舊的思維方式,積極適應新的形勢,才能夠預見新的市場,這樣的生意才能夠做得長久,做得到位。

日本有位青年叫淺野,他23歲的時候還窮困潦倒,經常身無分文,沒有工作,有時候甚至吃不上飯,處於半饑餓狀態。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創業基礎的人,後來卻成了日本水泥大王,創辦了淺野水泥公司。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淺野是這樣說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無用的東西,任何東西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我正是學會了這一點,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當年,挨餓整整兩天的淺野晃晃悠悠地走在路上,眼睛直冒金星,他迫切地需要找到一點充饑的東西。突然,他發現了一處泉水。饑餓的淺野顧不上想許多,就趕快跑上前去,捧起水來飽飲了一頓。哇,泉水原來這麼清涼可口!他美美地坐在泉水邊,覺得自己仿佛在高級飯店中進了一餐。

“泉水這麼好喝,我不如幹脆賣水算了,如果做別的生意還得需要本錢。”淺野真的在路邊擺起了一個賣水的小攤子,他用撿來的木頭、車輪子做了一個小推車,又撿了幾個人家扔掉的破水桶裝水。從此,淺野不用再忍饑挨餓,他已經能夠養活自己了。賣了兩年水後,淺野有了一點點積蓄,他開了一家小小的煤炭零售店,做起了小本生意。這期間,他仍然很會利用身邊的信息和事物,經常變無價值的東西為有價值的東西。他的許多煤炭都是自己製作出來的,因此,他的煤炭比別人的成本低許多。後來,市長聽說淺野是一個非常善於利用周圍事物的人,任何事物到了他的手中,他總能換個角度去看待,把廢物變成寶貝,就召見他。市長和他開玩笑說:“你以善於利用廢物而出名,但是,人的排泄物,我想,你是沒有辦法利用了吧。”

真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淺野略加思索說:“隻搜集一兩家糞便不會賺錢,但是搜集數千人的大小便就會賺大錢。”“怎樣收集呢?”市長不解地問。“修建公共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