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層領導的我修煉 好馬也可以吃回頭草(1 / 1)

第三章 中層領導的我修煉 好馬也可以吃回頭草

職場路猶如人生路,處處都是十字路口。向左走向右走向前走向後走,都是抉擇。很多時候,挑公司就像談戀愛,另結新歡之後,人有時候偏又念著前麵那一個的好,有點好馬想吃回頭草的意思,隻是礙於麵子又覺得自己吃回頭草有些臉上掛不住。因為在中國人的思維定勢裏,覺得吃回頭草有兩層意思:一是沒麵子,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二是代表自己才能有限。

其實你大可不必多慮,自己有能力,並不代表在前進的道路上可以所向披靡,吃“回頭草”不是沒有出息,相反則是一種智慧。原則不是死的,在必要的時候還要學會變通。吃回頭草的馬不一定就不是好馬,而且還是善於變通的能夠適應生存環境的聰明的馬。不要堅持一時的所謂的“骨氣”,過分堅持了就會變成傲氣。吃回頭草是審時度勢者的智慧做法,時代不同了,好馬也可以吃回頭草了。尤其在這個炒老板魷魚大行其道的季節,似乎怎麼蹦達都不顯得過分。

案例:張文軒在一家公司做辦公室主任。總經理似乎覺得辦公室主任就是個雜活,幾乎從買紙張到打文件都會叫張文軒去做,長時間以來,他忍受著總經理的壞脾氣,還有心高氣傲。張文軒越來越難以忍受,憑著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熟練的業務能力,他暗中慢慢開始聯係公司,準備找合適的機會辭職走人。一次,總經理因為一筆業務沒談好大發脾氣,張文軒也無故挨批,一氣之下,便離開了公司。

辭職後的當天,張文軒就正式進入一家自己事前已經聯係好的B公司繼續擔任辦公室主任的工作。但是,他卻沒想到,在這家公司工作了兩個多月後,卻隻領到了少得可憐的一點工資,甚至替公司出去辦事,往來的車費和食宿都要自己掏腰包。通過旁敲側擊,他最後才終於打探到:原來這是一家毫無財力的“空殼公司”。這時,張文軒才意識到自己在這樣的公司等於是沒有了前程。他不禁萌生出想回原來公司的想法,畢竟在那裏工作待遇什麼都還是不錯的。

後來,張先生從公司的老同事那裏得知,公司原先的總經理調走了,得知這一消息的瞬間,張先生感到,自己是因為前任總經理而辭職,現在前任總經理已經走人,那麼,自己何不再去尋回自己所喜愛的工作呢。於是接下來,他分別拜訪了公司的兩位副總,坦誠地向他們承認了自己當初離開公司的衝動。二人看到張文軒態度十分誠懇,而且對公司又比較熟悉,人也挺能幹的,況且前任總經理的脾性大家都知道,於是都同意他回來工作,待遇如前。張文軒回到公司後,更加賣力地工作,表現自然也不會讓新的領導失望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規律。感覺自己有能力,因種種原因離職了,但通過實踐證明新崗位還不如原來的崗位好,而原單位仍有需要時就不要礙於麵子,勇敢地迂回一次,不妨吃吃回頭草。做一個敢於吃回頭草的職場人,也是一種體驗和挑戰。

你是不是一匹敢吃回頭草的好馬呢?當一匹吃回頭草的好馬需要有些什麼樣的特征呢?

1.你必須是一匹好馬。

中華英才網獵頭部資深顧問朱安瑛說:“當然,首先你得是一匹‘好馬’!這是前提。”換句話說,是好馬才有回頭的資本,不是好馬,回頭也沒人要。這就是當今職場的優勝劣汰生存法則。“好馬”的定義是:經驗、技能、品德三方麵都很好,才稱得上是好馬,還有最關鍵一點,你為什麼回來,回來後你能為公司做些什麼?如果你是經過在外麵的比較,對原企業的文化、願景、戰略更加認可了,那麼你回來就是公司認可的好馬了。

2.好馬回頭的優勢。

原單位願意接收回頭的好馬,無疑是因為他們具有優勢。首先,回頭馬對公司比較熟悉,磨合期比從外麵新招進來的人短很多。在很多招聘廣告中都會看到這樣的要求:“有相關行業經驗,熟悉企業文化。”對於回頭的好馬來說,這些條件是再符合不過了。其次回頭馬在企業中有過直接工作經驗,無論是對企業的大環境,包括宏觀政策、市場定位、發展方向、組織架構,還是企業的小環境,包括人脈、製度、文化,都是了然於胸,這樣,他就能夠很快融入企業文化並承擔起自己的工作。而對於一個完全陌生的新人,這需要花很多功夫去磨合。

3.找準吃回頭草的時機。

想吃“回頭草”卻還在猶豫的人,不妨看看本文。但前提是,你一定是一個有資格吃到“回頭草”的人———這樣的人通常都是主動離開公司的人才,離職過程和平穩定,不起爭端。隻有這樣,老東家才願意重新接納你。所以吃“回頭草”,通常應由公司出麵邀請。你需維持原公司的人脈網絡,可以幫你了解職位情況,也可以讓老同事把你想吃“回頭草”的信息傳回公司。

所謂“浪子”回頭,相對而言忠誠度會比較高,不會一而再地跳槽。個人對於回頭一定是經過再三考慮,不然誰會放下麵子再回頭呢?